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归育人初心,让合作代替对抗
  漫画 王怀申

  □ 倪巧楠

  我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她讲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曾经我们都是这样描述自己的老师,感谢他传授我知识、让我健康成长。然而放眼当下:“我们老师更年期了”“我们老师都还没我爸爸妈妈有文化呢”“我们老师是XX,有病”……这些诋毁老师的话语层出不穷,有些更是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让人咋舌。

  大环境的变动引发了人类价值观的改变。现如今互联网发达,信息流通飞快,某地某个老师伤害学生的现象在网络上大肆发酵,人师形象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对老师的过分行径,学生、家长、社会都一边倒地辱骂唾弃,部分社会群体将这种愤恨的心理嫁接到身边的老师群中,因为情绪带上了有色眼镜,所以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时候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地看待问题,总有些鄙夷的眼光在老师身上扫射,自动将他们归类。长此以往,老师们心中的委屈不断增加,对当下的情形又百口莫辩,双方不再相互信任,矛盾不断升级,形成恶性循环。

  知识增长引发地位升级。以前老师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职业,因为家长普遍文化低,所以老师说什么听什么。家长能跟老师统一战线,拧成一股绳来教育孩子。但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已经普遍较高,甚至有高学历高技能的家长,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成功、成就来规划孩子的学习方式方法,对老师的教育观点和方法提出质疑,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言“你们老师的学历没有爸爸妈妈的高,你可以采用爸爸妈妈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产生可以不听老师话的错觉。在学校,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日常开课都遇上了难题,更别提后期的教育了。

  孩子少了,心肝宝贝就多了。当代家庭一般都是一孩或二孩。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非常高,在家时寸步不离地照顾着,入学后有了短暂的视线脱离,家长们就患上了敏感病,一放学就问这问那,看看身上有没有伤着,担心学校里是不是被老师“虐待”了,是不是受委屈了,对老师的信任降至冰点。小孩家庭作业用时过长,家长会自动归结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超标,不理性的还在家长群里发表言论,甚至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将学习环境闹得乌烟瘴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把对孩子教育环境有影响的各方面组成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爱心、责任和敬业精神铸就高尚师德。家长要提高认知、辨别是非,在教育观念、原则、方法等诸多方面与教师取得一致认识,形成教育合力,通过1+1>2的方法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天之骄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评论
   第08版:天下
教师与家长,谁绑架了谁?
回归育人初心,让合作代替对抗
谁钝化了教育的“戒尺”
从家长“钓鱼”举报教师谈起
九月短评
尊师重教需共建权威
富阳日报评论07回归育人初心,让合作代替对抗 2025-09-11 2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