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丽佳
有人说,无论白马黑马,能跑就是好马。这不无道理,毕竟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被看见”是一种奢侈,故而这也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正是在这种逻辑的驱动下,文旅发展不再墨守成规,不断开辟超越传统模式的全新赛道,让大众见证了我国文旅资源的璀璨多姿和日新月异。
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当下文旅传播所陷入的“创新悖论”怪圈。看似差异化实则鱼目混珠的营销手段,让文旅产品和服务陷入“创新趋同”的困境,其所谓的特色消解在复制的狂欢中。当传播效果与实际体验严重割裂,文旅品牌的长期价值就无从积淀。
以近期火爆网络的干部花田尬舞为例。视频的疯狂转载让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从全国四万多个乡镇中脱颖而出,流量的滋润无疑激活了当地文旅事业的一池春水。这固然值得称道,干部们“豁得出去”的姿态也令人敬服。然而随后,这“泼天富贵”引来了网络上的纷纷效仿,大家都想复制这份成功的经验。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谓之创新,当成百上千的人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丧失了新意,成为一场“全民狂欢”。在这场“名利争夺战”中,一些人在求新出奇的道路上偏离了中心方向,走向庸俗化与媚俗化。
在围观过程中,还有一件小事值得注意:一位村支书为了宣传家乡的蒙阴蜜桃,放下身段出镜拍摄,最终人火了,桃却还没熟。虽然这位村支书用朴实可爱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网友们的喜爱,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等到桃子真正熟了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还在持续关注呢?这种形式出圈带来的短期效应,提醒我们,要想牢牢把握机遇,必须依靠自身的底气,这份底气来源于内容的积淀与深耕。
文旅出圈应当是一场顺其自然的瓜熟蒂落,而非催生、催熟,既要在形式上做大文章,更应在内容上下苦功夫。我们应明确价值取向,推动大众将关注转到内容出圈的本质上来,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相辅相成,切勿本末倒置。文旅发展不能一味迎合大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立足实际、独立思考、面向未来、开辟新路。只有从流量竞赛转向价值创造、从短期爆红迈向长期主义,文旅事业方能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