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8: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高学历低就业” 年轻人要锻造“百变金刚”
  漫画 王怀申

  □ 瘦马

  年轻人与其在红海市场内卷,不如在蓝海中破浪。

  乙巳蛇年的初春时节,就业市场依然陷在一种矛盾现象中:一方面,招聘会频繁举行,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岗位空缺众多,企业主们纷纷感叹“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手持文凭,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直呼“找工作难”。这种招工难与找工作难并存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最难就业季”的焦虑年复一年叩击社会神经,我们需要看到破解这道时代命题的关键,在于年轻人及其父母就业理念的巨大转折。

  学历是入场券,但能力、本领永不折旧。“高学历低就业”成为热议的话题,许多年轻人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却从事着与专业无关或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这背后反映了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脱节。富阳一些招聘会结果显示,企业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而非仅仅看重学历。当“大厂执念”遇上“灵活用工”浪潮,年轻人正在经历职业身份的解构与重构,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期待,将目光从学历光环转向技能匹配。这就像液态金属能随容器改变形态,当代青年更需要锻造“百变金刚”的生存智慧——既能在互联网大厂撰写代码,也能在乡村振兴中搭建数字货架,更能以自由职业者身份链接全球资源。

  与其抱怨人才荒漠,不如浇灌自己的“能力绿洲”。当东洲街道的智能装备企业开始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当富春街道的草莓种植园主集体攻读智慧农业课程,这种上下求索的姿态,恰是破解就业困局的关键密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揭示,相比上一代人,当代年轻人更注重职业发展的空间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终身学习将成为职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年轻人应打破“大城才有机会”的固有观念,与其在简历堆里淘金,不如搭建让璞玉发光的工作场景,多多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利用自身优势开拓新天地。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激活人力资本的乘数效应。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改变各行各业,“铁饭碗”应重新定义为持续学习能力和跨领域适应能力。年轻人与其在红海市场内卷,不如在蓝海中破浪,因为传统职业路径如同攀登固定阶梯,新时代的弄潮儿更需要驾驭趋势浪涌。富阳某高校已与本地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设“订单班”,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这印证了经济学中的“冲浪者理论”:找准技术变革的浪头,比埋头划水更重要。年轻人要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提升数字素养,同时培养跨学科思维,增强适应力,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

  调整职业期待,破解“两难”困局。年轻人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结构性就业矛盾。招工难与找工作难并存的现象,是就业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的直接反映。当前,社会支持体系的完善是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既需要政府、教育、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也需要年轻人自身调整职业期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社会则应给予“慢就业”更多包容和支持,例如提供短期培训项目或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年轻人在探索中积累经验,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教育与实践脱节以及职业规划缺失这些问题,最终实现精准定位。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就业干细胞”,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在富春江的晨雾中,富阳正在经历着剧烈的产业变革。没有永远稳定的工作、一成不变的岗位,只有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当青年放下必须登顶的执念拥抱变化,当企业敞开共同成长的胸怀搭建舞台,当社会厚植终身学习的生态培育沃土,当前的就业难题终将化作双向奔赴的动人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城事
   第07版:资讯
   第08版:评论
破解“高学历低就业” 年轻人要锻造“百变金刚”
三月短评
打破供需“空气墙” 寻找就业“最优解”
“学历通胀”带来的“长衫困境”
富阳日报评论08破解“高学历低就业” 年轻人要锻造“百变金刚” 2025-03-19 2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