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达夫弄·醇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抠门的老爹

  □ 紫苜蓿

  父亲祖上贫困,一直到我出生,依然是一贫如洗食不果腹。儿时留下的印象,就是每到广播喇叭响了,我妈手拿淘米筲箕四处借米的情景。家中五个孩子七张口,加上母亲常年体弱多病,就算大哥二哥自小辍学干活,家里的生活依然很艰难。直到熬到种田自由,再也不用担心无米之炊后,我那从未上过学,却敢于改变命运的爹,动起了如何发家致富的念头。

  从小务农的阿爹对经商是不懂的,但他身强力壮,倒腾田地有的是力气。智商加力量都在线的阿爹,在生产队时,当了好几年生产小队长。虽然没上过学,但在新中国成立后读过夜书扫过盲,大部分字还是认识的。特别是那个珠算,打得是一个出神入化。以至于我家后来卖甘蔗,卖西瓜,无论几斤几两,卖几毛几分,父亲在称出斤两的同时,价格也同步报给了客人,分文不差,把我惊愕得一脸懵。客人会怀疑,然后在那边掐指算,完了一脸佩服。我问父亲怎么算的,父亲说:“只要你脑子里放着一把算盘,再复杂也会很快算出来。”

  我崇拜父亲不只是珠算,更在于父亲口中那源源不断的各种故事。三国、水浒、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梁祝、岳飞、小白菜……哎哟,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三国跟水浒,里面那么多的人物啊,他却可以如数家珍,不但记得各路大神的大名,更清楚各自的诨号。以至于后来他经常因病住院,他的病房一定是最热闹的。我去探病,护士跟病友总会说:“你爸爸昨晚讲故事又讲到了被催睡。”我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说都是小时候听说书或者看戏文听来的。阿爹这记忆力也不一般啊!

  父亲的棋艺也是一绝。村子里几无对手,而且我哥哥们也是个个棋艺精湛。甚至我那自小被药喝坏的哑巴二哥,一般人也不是他对手;早年金桥乡撤乡改街道,搞了一次象棋大赛。我爹鏖战三天,与冠军失之交臂,得了亚军。奖励了一整套运动鞋服,还有几百块奖金。回来那天爹穿着这套运动装,那个精神劲啊!应该是这辈子阿爹穿得最帅的一次。这套衣服爹一直舍不得穿,那是荣誉的象征,他特别珍惜。

  阿爹种的甘蔗那真的是又粗又长又甜,在附近几个村是出了名的。从一个生嫩小白到高超的种植技术,质的飞跃靠的是不停的经验累积。后来很多人来家里取经,父亲都是毫无保留地一一传授。阿爹也种西瓜,种蔬菜。看大街上人们喜欢喝冷饮,跑去杭州买了个冷饮机,纯白糖配我们村的山泉水,比镇上卖的又便宜又好喝,生意很火爆,直到320国道重修为止。

  父亲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一生勤耕于农,永远相信土地里能耕耘出金子。他不但在自家地里动脑筋,还去租最早受惠的城郊农户土地,利用几个同样勤劳的儿子的劳动力,在田地这个大舞台大展拳脚,算是较早实现手头有余钱的一拨。但阿爹最大缺点就是抠。也许是从前太苦了,养成了抠抠搜搜的习惯。哪怕后面的日子越来越好,古稀之后跟城里人一样有失地养老金好领,他依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手一分想存二分的顽固派。就算我苦口婆心说再多,也改变不了他那抠门节约的生活习惯。晚年时我实在看不下去,质问他都这个年纪了,你还要存钱干吗,他滚动着浑浊的双眼,嗫嚅道,“以后我过了,这钱可以留给你们五兄妹平分”。“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谁都不会在意你这点钱,留着干吗啊!”我悲愤却又无奈。对于父亲来说,见存折上的数字节节攀升,远比吃香喝辣来的快乐。我只能尽自己所能,经常的买点好吃的给他们。为这个抠,母亲也是跟他吵了一辈子。但有一点,父亲很爱母亲,那么抠的一个人,从第一次身上有余钱,马上带母亲去杭州大厦买了套全毛呢西装这件事上,可以窥见他的爱有多深,只是从不会表达。尽管夫妻俩吵了一生世,但当父亲走后仅百日,母亲也跟着去了。

  又是人间四月天,微风携着细雨,拂过脸颊,吹湿了发梢,淋湿了衣衫。恍惚中我又听到了父亲甘蔗地里的催促,“手头加把劲,剩下最后一轮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醇文学
   第08版:天下
我的父亲陈全成
烟灰,从指间洒落
多才多艺的父亲
抠门的老爹
父亲的那片茶山
富阳日报达夫弄·醇文学07抠门的老爹 2025-06-17 2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