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利丹
■人物名片
何关军,区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灵桥镇董家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履职故事
“当选区人大代表近10年来,我一直都提醒自己要始终怀揣为民初心和乡土情怀,为基层群众代言,把老百姓的心声传递出来。”何关军认为,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村书记,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
听民声、代好言
近年来,随着传统低端制造业逐渐被高新产业取代,适合失地失岗原住民的岗位日益减少,何关军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陷入就业困境:“事实上,这是杭州富春湾新城一街两镇都面临的挑战。”为此,在2022年初的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撰写了《关于加快解决富春湾新城所辖一街两镇失地失岗原住民再就业问题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24年,何关军还联合灵桥镇几位村书记,推动村集体共同投资成立物业公司,服务于4个安置小区,为本地劳动力提供保安、保洁等多种岗位,为村民再就业开辟了新途径。“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是为自家小区服务,大家都非常高兴!”了解物业公司“再就业”计划的村民朱大伯兴奋地说。
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何关军立足现实情况和走访中收集到的选民建议,提出了《关于恢复新沙岛淡水浴场、提高旅游客流量的建议》。会上,他亮出了一张新沙岛淡水浴场的老照片,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掀起了一阵“怀旧潮”。对此,何关军说:“作为人大代表,我一直在努力提出能让大家有共鸣的建议,真正说出老百姓的心声来。”
今年,何关军针对杭州富春湾新城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问题认真撰写了建议。他建议打通富春湾大道与广源大道之间的连接,解决董家桥村道拥堵问题,并在大源溪两侧开展绿化改造、树穴改造等,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一溪道一特色一景观”的效果。
访民意、促治理
董家桥村人口众多,且部分涉及拆迁,如何保障群众利益、化解基层矛盾,一直是何关军思考和实践的重点。近年来,他充分发挥区人大代表和村书记的双重身份优势,利用“人大+法检”平台,成功调解了一批邻里矛盾和析产纠纷,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同时,他深入了解村民需求,积极推动了村内道路硬化、管道煤气、排涝站建设等“民生关键事”的落实。
去年,董家桥村开展失地保险指标分配工作,何关军组织村里的人大代表成立专项小组,发挥代表声望高、经验足、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在“拉家常”中向村民解释政策,细心倾听群众心声和诉求,记录意见建议,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分配方案。“我作为村书记,带头放弃这次的名额,优先给村民使用。”在何关军的带头表态和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指标分配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董家桥村失地保险指标分配工作圆满完成。
传帮带、育新苗
2024年,大源片区开展了人大代表“跨域帮带 齐‘新’协力”导师结对帮带活动,何关军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代表和治理有方的乡村干部,被聘选为“基层治理先锋队”的“导师”代表。
为了传授自己的经验,何关军积极参与各类代表培训活动,在小组内组织经验分享会,并将如何提出、撰写高质量代表建议等经验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在帮带小组的微信群中,解答其他代表的疑问。
在灵桥镇教育工程专项监督中,何关军带领几位帮带小组成员,深入学生和家长群体,有针对性地听取意见,梳理出开通周边辅道、完善校车路线等7条有效建议,推动工程进一步完善落实。“这段时间一起履职,我们都从何书记这里学到很多、成长很多。何书记一直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人大监督最重要的是听听老百姓满不满意。”基层治理先锋队中的镇人大代表王利红感慨道。
■履职感言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将最新的理论、政策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发声。同时,我也深知,履职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整个代表队伍的共同进步。我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新代表们,希望带动更多代表一起履职,更好地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