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文
很少有人将“企业家”和“文学”同框,因为两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且南辕北辙,但王宝海就是这极少数的人。今年58岁的美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宝海被朋友称为“文学青年”,富阳作协主席方格子评价他“是有文学情结的人”。
少时经历孕育文学情怀
小河湾农场是王宝海在银湖街道千家村小山坞里用花草、树木、蔬菜、石块、田畴、地畦、茶园、溪涧和木屋“写就”的物状散文,是满含文学情愫的杰作。
横跨在该农站溪涧上的“山岚月景”小屋,许多人称之为“文学小屋”,在这里,王宝海聊起第一个话题就是“小时候”。他说,小时候的经历,是他爱上文学的原动力。
生他养他的千家村之村名,直接道出了村的规模和容量,“薛家弄,赵家街,王家弄里无处挨”,这简直不是围在山里盆地似的小山村,而是闹猛的集镇。王宝海的父亲当了20多年的大队长和生产队长,是村里的主心骨。父亲对他的爱是严厉的。初中期间,他不想读书,成绩直线下降,父亲以“棍棒伺候”,将他敲打醒,最终把他敲进了富中。母亲与一般的农村妇女一样,给他传统的爱,张罗吃饱,安排穿暖。奶奶给他宽容的爱,正面激励,从不打骂。爷爷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给他的爱是真诚的。爷爷给生产队放牛,还要种烟草贴补家用,忙不过来,他放学回来,替爷爷放牛,这是他特别乐意做的事。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放牧晚归。长大后,他常常回忆这一幕。
少时的王宝海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了生产队时辛勤劳作的场面,村民们没日出就作,日落月出仍在劳作,顶着日光,也披着月光。月光下,背犁荷锄挑担归来的男女乡亲在村中池塘里,洗身、洗衣,说些沾腥带荤的话,洗去疲惫,说来轻松。看到这些情景,他幻想到月亮上去插秧,月上月下都插秧,辛劳变成了浪漫。王宝海曾在《西湖》杂志少年文学版块发表家乡过年以及劳动、生活场景的文字,那是他文学之路的原点。
他的“诗”与“近方”
通常说诗与远方,但王宝海在高中读书时开始了“诗”与“近方”。对他来说,新华书店是诗的魔盒,新华书店离他就读的富阳中学很近,他经常不断地去书店,着迷读诗。高中三年,他分四个阶段在书店遨游诗的海洋。
第一阶段读外国诗,雪莱、普希金和但丁等大诗人的诗都读;第二阶段读中国古诗,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第三阶段读中国现代诗,读过刘半农、徐志摩、戴望舒、闻一多、臧克家和艾青等诗人的诗;第四阶段读台湾诗人的诗,如,余光中、洛夫、纪弦和席慕蓉的诗。当王宝海追述这段尘封多年的读诗往事,他能说出雪莱有一首名诗叫《致云雀》,他记得柳永的一首诗里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他能流利背出戴望舒的《雨巷》和余光中的《乡愁》。他高中三年的心思都在诗和文学上,高考不落榜才怪呢。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王宝海不止熟读唐诗三百首,脑海早已成了诗海,手也开始痒痒了。高中毕业,他开始写诗。在新义中学教书那四年,正是恋爱季,他比一般的农村小伙子多了一个绝招——写情诗,甚至给脑子里假想的女朋友写诗。据王宝海回忆,他写过的诗可以装下一麻袋,精选一下,出一本诗集是绰绰有余的。可惜,几次搬家或其他原因,诗稿不复存在。
文学为创办企业
插上想象的翅膀
王宝海除了读诗,也读其他文学书籍,文学修养的提高,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上世纪90年代初,他哥哥在东洲办了不粘锅厂,他去厂里做不粘锅喷绘。有文学武装头脑的他,喷绘的图案别出心裁,喷绘技术也炉火纯青,在客户群里有了知名度。有化妆品公司考虑到不粘锅喷绘和化妆品喷绘大同小异,便找到他,让他试着给化妆品瓶喷绘,他小试牛刀一举成功。
等他给哥哥的企业培养了喷绘技术人员,2007年,他另起炉灶,办起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即美易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从事化妆品瓶喷绘业务,现在公司有一百六七十号人。
各个企业家管理企业都有自己的路数。王宝海也有他独有的路数,他把企业当做一个文学作品来看待。文学主要是揭示人性,一个企业也像一部文学作品,各人展示了不同的人性。悟透了这个道理,王宝海针对企业员工不同的人性特点,有的放矢加以区别对待。文学让他内心强大,胸怀坦荡,与性格差异、喜好不同的员工关系融洽。
小河湾农场
成了文学地标
爱好文学的王宝海向往陶渊明田园归居的生活,但是还在打拼的他做不到归隐山林,便在千家村一隅,打造了小河湾农场。从此,在工作疲惫的间隙,或节假日,甚至下班后,他与大自然作伴,放下身来,舒下心来。
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小河湾农场刚好在千家村的北面喇叭形的山坞里,对面的山叫大南山,农场里也有东篱,当然不一定采菊,可以采菜、摘水果。“采菜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便成了现代版的陶渊明。
王宝海不仅自己做陶渊明,因为共同的爱好,他结识了为数众多的作家朋友和文学爱好者,他邀请大家来小河湾农场里做陶渊明,在夏天的晚风里举杯邀明月,在冬天的暖阳里煮茶品茗,一个聊天的话题总是文学。在这里,文学沙龙成了常态。
2019年麦家《人生海海》出版不久,富阳区民企联拟举办《人生海海》读书会,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场地,王宝海作为民企联的会员,了解到这一情况,提议将读书会安排到小河湾农场举办。麦家理想谷运营总监周佳骏一行也来了,对如何读《人生海海》作了引导。读书会那天,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会议室外,春光明媚,芳草萋萋,会议室内,人头挤挤。随着小河湾农场越来越有文学味,2024年底,它获评第三批“杭州文艺评论小站”,同时共建“艺术乡建·文艺评论小站”。李杭育《醒酒屋》新书分享会、《人间信》读书会等诸多文学活动,都有王宝海的倾情相助。闲暇,王宝海不忘创作,写诗歌、写散文,最大的心愿是写一部关于千家村的小说,把自己对文学对家乡浓烈的爱倾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