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叛逆与双生:一封来自江南的灵魂之书

  盛一伊/文

  距离上一次读麦家老师的书,可能已经过去近十年。彼时的我还是涉世未深的少年,对于《风声》《风语》只留下了一些浅薄的印象,那是一种沁入骨髓的清冷和锐利,但并不知道这些印象从何而来。时至今日我翻开《人间信》,才知道那是从江南丘陵山阴的竹林里吹出来的、吹向人间的风。

  作为麦家的半自传体小说新作,《人间信》的笔触几乎与印象中的麦家作品割裂开来,但其内核却觉得暌违。长久的在城市的生活和互联网对生活的侵染让我对这些故事新鲜又熟悉,那好像就是奶奶在我小时候将我抱在膝头,与邻里闲话的内容。作为一位父辈出身农村的浙江人,我毫不怀疑这本书里的故事可能就在我出生的十年前或几十年前,发生在我的老家。

  熟悉感首先来自剧中人物的外号。在我上学读书的时候,给别人起绰号这事儿已经不时兴了,但老家的乡亲以绰号行世仿佛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那些绰号有雅的和俗的,听过生殖器,也有如文中主人公父亲那样一目了然的“号”:潦坯。

  这一类的外号以孩子的视角道出时,天然地带有羞耻感。没有人会愿意被贬低的词汇加诸于自身,更何况主人公父亲的外号一个比一个更让人难以忍受:“潦坯”“日本佬”,最后乃至“汉奸”。这种绰号是群体对父亲个人的指控,而父亲是父权下一个家庭的天然的代表,这些绰号也就成了对他们家这一个小集体的指控。

  这些指控以绰号为刃,在剖开父亲作为“潦坯”的一生的同时,化为一颗颗带着倒刺的钉子,钉在这一家人的血肉里,将他们牢牢钉在富春江畔的耻辱柱上不得脱身,从而带来一个必然的结果,即个体对集体的叛逆。

  主人公祖母对父亲的叛逆有几个类别,分别是讲道理、家法、以死相逼;而作为儿子的主人公面对“潦坯”父亲,没有办法讲道理,也没有办法上家法,最后继承了祖母的决绝,用自我伤害的方式与以父亲为代表的家庭决裂。

  决裂之后主人公从第一人称换到第三人称的片段是全书的聚光点。这个家里所有的爱恨纠葛都在这一段以一种解离的视角爆发出来,以最浓烈的情绪、最激烈的冲突、最懦弱的叛逆、最决绝的逃离,表达了主人公对原生家庭这种如影随形般无形压迫的拒绝和抗议。

  很可惜,正因为这个家庭中同时生出亲情与压迫,压迫生发叛逆,叛逆和压迫同时成为了主人公的一部分,将他撕扯成两半。而亲情支撑叛逆继续进行,主人公将混杂成一团的情感当做草木灰敷在创伤上,最后凝成一道疤痕。

  但这个家里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撕裂的。所有带有男性气质的人都和“叛逆”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未尝不是一种对这个家庭中的女性气质的背离。这个家庭里的母亲、姐妹,连自毁的“资格”都不曾存在,却偏偏成了愈合伤口的那把草木灰,最终也导致了伤痕永久性的残留。

  祖母和主人公对父亲这一家庭隐形支柱的叛逆,父亲对祖母代行的、施加在他身上的父权的叛逆,主人公以逃避展现的对乡村话语体系的叛逆,既是被家庭塑造的结果,又塑造了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我愿意将这种塑造看作是作家本人对人的生长逻辑的自我剖析,或许正因为静水流深,大多数人很难发觉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隐秘的创伤逻辑中,必然存在对旧有秩序的叛逆。而麦家抬高了河床,重新塑造了江堤,将河底的激流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在书里,寄给所有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是为《人间信》。

  那阵风挣脱出密密竹林的纠缠,挣向天空。但他永远无法、也不愿抹去从竹林中裹挟而来的、锐利的清冷,以及隐秘的幽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城事
   第05版:资讯
   第06版:天下
   第07版:人文
   第08版:金融
叛逆与双生:一封来自江南的灵魂之书
黄公望墓在富阳庙山
王宝海:一位企业家的文学情怀
富阳日报人文07叛逆与双生:一封来自江南的灵魂之书 2025-05-22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