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达夫弄·醇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稻田炝柿

□ 蒋胜达

假日回故乡,目睹邻家院子内那棵柿子树,泛黄的树叶已大部分随风飘落,树冠上条条枝丫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犹如一盏盏展示的红灯笼,在迎接久别回乡的游子。

深秋,是一个有颜色、有果香、有味道的季节,也正是吃柿子的最好时节。

柿子清热、润肺、生津、解毒,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还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淀粉、脂肪、果胶、粗纤维和胡萝卜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熟的柿子含有15%的糖、1.36%的蛋白质和0.57%的脂肪,而柿子里面含有的维生素C也比其他水果要高得多。不过由于传统的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这种鞣酸不仅带来涩味,还会对人体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因此,新鲜采摘下来的柿子虽然基本成熟,但还是不能进口,食之会感觉又涩又麻。

柿子采摘下来后,须放在铺有干稻草的蒸笼格或其他盛器里,焐上10天半个月,等皮红肉软方可以吃。这种焐熟变红的柿子,皮薄一撕就掉,鲜红的肉质软糯香甜,入口即化,小朋友和老人都喜欢吃。柿子除了自然焐红放熟的方法外,也可以把新鲜的柿子放入石灰水中,石灰与水的比例是1比10。含碱性的石灰水与柿子中的鞣酸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柿子的鞣酸凝固,这样鞣酸就不会让舌头感觉到有涩麻的感觉。柿子在石灰水里浸泡三五天后,拿出来刨皮就可以吃了,人们称之为“石灰炝柿”。石灰炝柿不像焐柿那样鲜红软糯,肉质保持灰白的原状,食之脆甜爽口。

说起石灰炝柿,不由使我想起青少年时期,在稻田里炝柿子的美好情景。

老家村庄东南面有座山,海拔300多米,山顶是一块四面环山的盆地,建有一座寺院。据记载,晋天福八年显禅师创建,原名净福院。宋治平二年,改名净居院。宋末毁于兵,元至顺间重建。清康熙四十五年,僧智慧重修大殿,改名南屏净居院。同治十一年,僧永春增建东侧禅室及客堂。光绪十二年,僧兰泉重建西侧禅室及客堂,十三年,僧闻高重建大殿。后呼东山寺,一直延续至今。昔日,四方香客慕名进山朝拜,香火甚旺。

从山脚到东山寺的路上,由块石和鹅乳石铺设的山道,蜿蜒曲折,可拾阶而上。寺路沿途建有两个供人歇息的凉亭,凉亭旁的山坡上长有多棵柿子树,有呈方形略带棱角的“方鼎柿”,也有呈椭圆形的“牛奶柿”,还有个头小小的野生柿子,人们通常把它称为“鸟柿”。

寺路右侧是一条弯曲的小溪,潺潺溪水清澈甘甜,终年不会枯竭。沿小溪两边,自下而上有50多亩梯田。梯田顺地势而建,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有一分至二分地,小的仅一二平方米。这些梯田,当年是我们生产队的口粮田,一年种两季水稻一季草籽(紫云英)。因为是冷水田,晚稻秧苗长到分蘖期时都要抛一次石灰,石灰除能供应水稻钙素养分外,还能中和土壤酸性,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少病虫害,增加水稻产量。

每逢晚稻抛石灰时,也正是柿子成熟时节。那时,生产队一起劳动的几个年轻小伙伴,便利用劳动休息时,爬上凉亭旁的柿树上,摘下一些方鼎柿和牛奶柿,将柿子一个个埋在刚抛过石灰的水稻田里。隔三五天后再次到田间劳作时,就把它从田里挖出来,在小溪里清洗一下,用随身携带的割草镰刀或砍柴钩刀削去外皮,便尽情开始品尝。脆甜爽口的稻田炝柿,虽说比不上家用石灰水泡过的炝柿来得干净、美观,可在那物资匮乏、水果稀少的年代,小伙伴们别出心裁地在石灰田里炝柿子,感觉食之别有一番风味,更是充满了田野生活的乐趣。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柿子品种繁多,应有尽有,不用焐熟或石灰腌泡就可现摘现吃的甜柿也随处可见,但昔日的稻田炝柿,已成为老一辈人的美好回忆,更是人们难以寻觅的口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醇文学
   第08版:金融
郁达夫诗钟集句冠全场
元代卵白釉砚滴(富阳博物馆藏)
稻田炝柿
到了“省着点用”的年纪
绿皮火车
富阳日报达夫弄·醇文学07稻田炝柿 2024-12-04 2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