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媛娇 何芳芳 摄影 骆晓飞
9月4日,本报用三个整版推出《“三思”壶源溪之热特别报道》,文末抛出“三问”:蚌潭坝该如何从网红变长红?壶源溪流域怎么抓住两大网红、整合上下游,把“泡坝”文章做足做大?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文旅伴生的新业态与政策约束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9月10日,本报邀请壶源溪流域的组团乡镇湖源乡、常安镇、场口镇与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做客“民声议事厅”,通过开放、深入、平等地交流探讨,为壶源溪流域景区化、组团化发展建言献策。
提升配套和服务,营造硬核IP
壶源溪流域组团乡镇率先发言。湖源乡党委委员杜超群谈到旅游规划问题,表示虽然龙鳞坝经过几年探索有所成效,但我们在生态旅游规划方面仍需努力,建议科学规划壶源溪流域的整体发展。
场口镇宣传干事方蕾讲到环金线的拥堵问题,这似乎成为壶源溪旅游的“硬伤”,她建议可以引导游客集中停车,再由接驳车送至玩水目的地。与此同时,壶源溪流域组团可以将游玩点位集合成“打卡”地图,供游客选择,也能实现分流效果。
常安镇党委委员吴洪云在亲历过“泼天人流量”后,认为交通和公共配套服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她说,目前常安镇计划做好道路引导,在高速和主要道路的出入口,展示区域内的“打卡点”,同时拓宽蚌潭坝另一侧的绿道,可以与环金线形成环线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对蚌潭坝而言非常重要。”她说,旅游配套设施的空间规划要跟上,同时嵌入文化市集,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倪淑娜是区政协委员,也是壶源溪流域的商家,她的吉庆农庄在常安镇,虽然与蚌潭坝有5分钟车程,但今年夏季农庄的生意比往年都要好。“因为我在每个点位上都做了广告牌,也特地在线上做了引流。”倪淑娜建议壶源溪流域要做好吃、住、游玩点的引流,有足够吸引人的地方,游客自然会“买单”。她还说,壶源溪流域需要一个综合服务点,加入诸如母婴室之类的配套设施,让游客得到更好的游玩体验。
“90后”湖源人李路达去年在龙鳞坝旁开了青山影民宿,他遇到的困惑是,大部分游客都是玩到下午就走了,一些来自上海、江苏的客人有住宿打算,但到了晚上就找不到休闲娱乐项目了,这就是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他说,要把壶源溪流域做大做强,要营造一个硬核IP,让游客来到富阳就能想到去壶源溪流域“打卡”,正如杭州西湖一样,够硬核,就不用担心“一季红”。
联动发展,讲好壶源溪流域故事
受邀参会的部门代表也给出了建设性建议。
“蚌潭坝玩水是旅游吗?”区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四级调研员张伟发问。他说,旅游突出的是“旅”,人在异地是为“旅”,异地有路程和车程的要求,在蚌潭坝玩水只能叫游玩,而并非旅游,旅游的主战场还是景区和景点。他认为,壶源溪是富阳最好的溪流资源,应该联动龙门古镇景区共同发展,需要头部引领性项目来带动,这就需要规划先行。“我们要把《富春山居图》这一文化IP转化为文旅IP,这就需要大量项目和旅游产品来支撑。”张伟建议,壶源溪流域应该对区域内资源进行梳理,明确区域内有什么,能为游客提供什么,在了解游客需求基础上,开发出适应需求的点位和产品。
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裘雪龙说,在水利部门看来,龙鳞坝、蚌潭坝都是引水、供水、泄洪的水坝,而在公众眼中却是旅游资源,这也为农业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他认为,在今后的农业设施建设中要提前考虑旅游因素。“农文旅要融合发展,农业是基础,文化是灵魂,旅游是目的。”裘雪龙说,壶源溪流域要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对症下药”,流域内的乡镇要紧密联系,不能各管一段,要统筹考虑,共同推介,讲好壶源溪旅游故事。
市规划资源局富阳分局党委委员、总规划师袁泽平也提到要有牵头部门和统筹机构,以及流域内乡镇要合作。他透露,在规划中为壶源溪流域预留了商业用地,可以作为流域内整体旅游接待和服务中心,可以逐步缓解旅游服务缺失问题。
市人大代表张敏举例淄博烧烤爆火是因为当地政府特别给力,又举例横店影视城推出一站式贴心服务“小程序”,游客在小程序上就可以获得吃住游娱购的全方位信息。张敏建议在壶源溪游玩中也引入诸如“小程序”式的服务,推出壶源溪流域游玩、吃住套票,让游客享受便利和优惠。
都市快报大杭州新闻部主任周涛对壶源溪流域发展跟踪报道10余年,感情深厚。他建议壶源溪流域要持续打好“四张牌”:“亲民牌”,做好服务,继续做接地气有亲和力的游玩点;“好嬉牌”,从窈口到壶源溪漂流,从龙鳞坝、蚌潭坝玩水到东梓关吃江鲜,夏季玩水是刚需,要在流量中寻找机会;“联动牌”,壶源溪流域组团要联动,统一开发旅游产品;“营销牌”,推出壶源溪游玩品牌,讲好壶源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