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4:春江两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根脉 山水小剡

  记者 徐康亮 章成

  通讯员 李玥珺 方威

  壶源溪畔、永安山下,藏着一个名为小剡的千年村落。她如一枚温润的古玉,镶嵌在常安的青山绿水之间,历经烽火与岁月的洗礼,依然焕发着坚韧而温暖的光芒。这里,不仅是山水与人文相融的家园,更是一片承载红色记忆、赓续革命精神的土地。

  老街深巷,红色根脉深植

  走进小剡老街,青石板路蜿蜒如时光隧道,串联起小剡与上边两个自然村。围墙斑驳,圆洞门静默,仿佛仍在低语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抗战时期,这里不仅是富阳的“经济动脉”,盐商、纸行、茶铺林立,更是中共地下活动的重要据点。中共富阳中心支部史料馆静立于巷中,青砖灰瓦间,藏着何益生、李毛虎、何申良等革命先辈的秘密足迹。他们以“纸商”身份为掩护,传递情报、组织农会、发动“二五减租”,在敌人眼皮底下点燃革命火种。

  1939年,中共小剡支部在此成立,成为富春江南岸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1945年,支部扩建为中共富阳中心支部,肩负起领导江南地区党组织的重任。

  不远处,李氏宗祠“华萼堂”虽仅存遗址,却曾见证富阳县初级中学在此创办的七年时光。琅琅书声与革命誓言在此交织,家国情怀与红色理想在此共鸣。如今,柱础不语,廊檐已逝,但那段以文化育才、以热血救国的历史,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

  红色血脉,革命英雄辈出

  小剡村不仅有着组织的坚强堡垒,更涌现出一批英勇无畏的革命者。李如庆,曾任路西县武工队队长,在收缴敌械时光荣牺牲;李雪华、李茂根随军北撤,转战山东,不幸牺牲于渡江战役;李田庆在国防建设中献出生命……他们用青春与热血,铸就了小剡不可磨灭的红色基因。

  更有如李孔喈、何申良等一批早期党员,或深入敌营搜集情报,或辗转多地重建组织,虽历经坎坷,始终初心不改。何益生、李毛虎等人不畏艰险,动员群众筹粮支前、救护伤员、侦察敌情,有力配合新四军两渡富春江,为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是“红色根脉”最真实的注脚,也是小剡人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山水永安,人文底蕴绵长

  张宪《永安山》诗云:“宿雨思开霁,凭高散旅愁。野烟啼翠鸟,庭草卧青牛。怪石尖于剑,长杉高过楼。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在这座享有“浙江小庐山”美誉的奇峰,云海翻涌时如入太虚仙境移步换景,晴空万里时可见富春江如玉带蜿蜒。山中妙智寺,始建于唐代,相传曾为朱元璋谈玄论道之地,寺钟悠远,被誉为“富春丛林之最”。

  山下的小剡村,人文底蕴如溪流般绵长。传统武术在此生生不息,无论是刚猛凌厉的拳法,还是灵活多变的步伐,一招一式皆藏攻防智慧。村中的非遗根雕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刻刀的精心雕琢下,寻常树根化作艺术绝唱。

  这些非遗瑰宝,不仅是精湛技艺的代代相传,更是乡土文脉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见证着小剡村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农文旅融合,红色引领新章

  如今的小剡村,正以“红色根脉”为引领,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依山而建的蚯比庄园里,滑翔伞如彩鸢翱翔,农事体验、团建婚礼、星空露营,吸引着年轻一代追寻诗与远方。“国家级甜柿示范基地”里的太秋甜柿享誉全国,甜脆多汁,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乾方磨砺营以军事主题打造团队拓展与青少年研学基地,延续着这片土地的坚韧精神。慕野星空露营基地的泡泡屋、玻璃房散落山坡,夜晚繁星触手可及,篝火与歌声交织成山野浪漫。再春根艺馆、沐舍民宿、飞翔民宿……一个个新业态如春笋涌现,让古老的村庄焕发蓬勃生机。

  小剡,她从历史中走来,带着李氏家训的厚重与红色基因的热血;她立于山水之间,拥有永安山的壮阔与非遗文化的温度;她奔向未来,以根雕、农庄、民宿为笔,绘就一幅“红色引领、农文旅融合”的振兴画卷。

  “山水藏小剡,寻梦到常安”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封来自永安山下的深情请柬,邀请你走进这片英雄的土地,感受千年村落的历史温度,见证红色根脉在新时代的绽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富阳作家
   第08版:天下
红色根脉 山水小剡
富阳区物管协会东洲分会正式落地
■银湖街道 “打谣”宣传进社区
■常安镇 护航生命 “救”在身边
春江街道“迷彩绿”守护人间烟火
■万市镇 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富阳日报春江两岸04红色根脉 山水小剡 2025-10-15 2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