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剑飞)“之江同心 九三创吧”城西科创大走廊富阳联动区生物医药科创生态对接会9月9日在银湖科技城举行,这不仅是“富春山居人才月”系列活动之一,更是富阳联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其中不少内容看点十足。
“南翼新十条”政策发布,“精准滴灌”企业发展
今年3月,富阳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富阳联动区)融合发展推进会,发布《关于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富阳联动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联动、人才共育、产业协作、金融赋能和规划融合五大行动。
半年来,开发区作为全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主平台,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联动区的核心板块,围绕富阳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南翼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目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生态打造”,推出一系列举措:与良渚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等一批大走廊科学装置、新型实验室集群签约,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富阳分中心签约落地,浙江中医药大学富阳研究院入选省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专项试点,将一条连接城西科创大走廊优质科创资源的“高速通道”贯通。
这次发布的政策是在原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基础上,迭代新的十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再加码”。政策总体是围绕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推出支持产学研合作、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概念验证项目平移认定、支持创新产品研发、支持企业创新应用载体推广等十个方面举措,旨在构建“强化源头供给、破解中试难题、赋能创新主体、优化人才生态”的“四位一体”创新支撑体系。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政策十分给力,并且是区内首次发布。比如,推动支持产权产业化,对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的予以最高2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等在富阳联动区投资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后,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运营经费;每年在富阳联动区内遴选不超过5个AI制造业领域重点场景建设标杆项目,经认定后,单个场景最高补助100万元……
“我们希望通过不断迭代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精准破解‘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核心瓶颈,让一流的科技成果能够遇见一流的产业化环境。”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
专项基金签约、公共服务平台启用,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再完善
生物医药产业是富阳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富阳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开展产业协作的重点内容。目前,富阳拥有生物医药规(限)上企业58家,初步形成以现代中医药为特色,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制造等多赛道并进的发展格局。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次的对接会再次精准发力。
产业基金在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泰誉五期生命健康产业基金、圣诺医药—信远正合基金、汇鼎金石基金三大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与富阳达成合作,总规模超20亿元,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资本动能。“专项产业基金的加入,不仅会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入驻,形成聚合效应,还将鼓舞已有项目的士气,让好项目有更多机会被市场看见、好产品有更多可能惠及人民群众。”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公共服务平台聚焦产业需求,是富阳打造产业生态时全力突破的一个环节。这次,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启用。这一平台位于富闲路生物信息产业园内,总投资1.24亿元、总面积8000平方米,立足中医药临床大数据与AI技术优势,构建覆盖临床、原理、技术、产品、商业的全链条验证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研从理论走向临床、从实验走向市场。据悉,平台向院士团队、医疗机构、科创企业、科研院所全面开放。
得益于近年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一批“富阳智造”的生物医药产品也在会上集中亮相:可捕捉毫秒级脑电与秒级血氧动态的脑电近红外多参数脑功能监测仪,国内首款、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的循环肿瘤细胞自动化检测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可超早期发现普通眼底疾病的超广角激光共聚焦数字眼底照相机,首款国产CD20抗体1类新药安瑞昔(泽贝妥单抗注射液),具有抗氧化功能的PQQ(吡咯喹啉醌)……这些产品不仅让人眼前一亮,也展现了富阳生物医药产业的硬核实力。
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创新产品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及富阳联动区的前沿成果相继发布,全面展示了富阳在联廊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科研实力和产业转化潜力,见证了从“政策引育”到“成果涌现”的良性循环。接下来 开发区将紧盯产业发展痛点和难点,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政策培育、平台对接、企业孵化的精准度,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向高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