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炳浩/文
近日,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麦家理想谷迎来了一场书香氤氲的文学雅集。《富春山水暖》新书分享会在此举行,20余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书香与春光中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本质的深度对话。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麦家文学研究会理事徐军分享《富春山水暖》(杭州出版社出版)的创作心得。他说,收入《富春山水暖》一书的80篇文章,创作于借调至区委宣传部期间,可谓是日常工作与写作爱好的结晶,“在文史和文学间觅一条诗意幽径”。
该书复审、杭州出版社总编助理夏斯斯从“融合、细节、情感”三个维度进行点评。她认为,《富春山水暖》巧妙融合了人文历史与自然山水、叙说与观点、冷峻与温情,展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作者善于捕捉细节,使文章言之有物,充满人情味。”夏斯斯说,“徐军的写作是被情感推着走的,字里行间浸润着对家乡的热爱,因而格外温暖。”
富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文学研究会会员王建潮指出,文史类文章的写作关键在于“发现”,而徐军的《富春江长长几许》《林则徐在宜家弄的一顿早餐》等篇目,以多角度呈现历史,兼具可读性与文学性,甚至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富阳区知联会副会长吴刚强则盛赞徐军的文史研究严谨而富有温度:“他给富阳的文史圈凿开了一个洞,这道光透出来后,会有更多道光透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富阳的历史,从而更加热爱这方水土。”
盛华玲是徐军的同事,也是他的忠实读者。她将《富春山水暖》陈列在班级书架上,成为孩子们争相阅读的课外书。“徐军的文字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对历史的渴求、对文学的希望。”她说。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文学或许不能直接改变世界,但它能让我们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浮躁中沉淀思考。分享会尾声,与会者纷纷在小贴纸上写下感悟:“文学是量子纠缠,让我们隔着时空,彼此心灵相通。”“文学如同一个杠杆,右边是生活,左边就是我们的想象。”“文学是不用沙土就可以建构的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