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7:达夫弄·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弹茶

  □ 程洪华 (地方文史研究者,区作协秘书长)

  常绿黄弹不光有“小雁荡山”的美誉,还有高品质的高山茶。意想不到的是,黄弹茶与清乾隆皇帝、西湖龙井十八棵御茶颇有渊源。

  就黄弹茶而言,龙门坛顶的茶最佳。

  旧时,龙门坛顶建有章家上书院和下书院,还有一条四通八达的茶叶岭,两书院和茶叶岭周围都长满了茶树,有的野茶树直径如碗口大小,齐人高的老茶树也比比皆是。龙门坛顶的山顶地势平坦、开阔,从最开阔处的山体沿山形而下,至峡谷最窄处便有一处疑似“龙门”的模样,龙门之下陡崖峭壁有数十米之深,崖底积有一潭碧水,清澈见底,味道甘洌。每逢雨季或雷雨天气,水流汇聚在一起,沿着峭壁直泄而下,远看,瀑布似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近看,水流如同一条奔腾而出的长龙,故取名“龙门坛顶”。茶叶岭往东可至五云岭及紫阆;往南至湖源观音塔;往西,过羊桥顶、石梯野猫岭可达湖源李家;北出风洞坞往外到萧山;往里过黄土岭到上官盛村,翻过中塔岭亦可到湖源,是古时穿越诸暨、富阳、桐庐的捷径,也是当年黄弹茶叶销往周边及外省的主要通道。龙门坛顶处于700多米的海拔,早、晚云雾缠绕,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可谓是零。只是采茶的季节比山下晚得多,但高山茶叶形态优美,呈现出嫩绿色的翠绿色泽,茶叶条索细长匀整,芽叶肥壮,油润光泽。待加工后,其汤色清澈明亮,如碧玉般透彻。在香气方面,高山茶散发出浓郁的清香,且带有纯天然花果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而口感上,高山茶入口鲜爽甘醇,回甘悠长,令人陶醉其中,特能享受江南的茶韵。古人对黄弹茶有着很高的评价,清乾隆甲戌科探花倪承宽曾在石梯、龙门坛顶游玩,后在《游石梯记》中写道:“……至山神祠小住,方子因向旁舍俞姓者乞得茗,茗香洌异常,盖其新焙者耳。”又据《吕东莱诗集》中的多处诗作可知,著名江西诗派领袖、诗人吕本中(1084年-1145)经常到黄弹造访章允文,品茗论诗,与诗友们以诗词互相酬唱:

  烹茶

  水光欲尽琉璃影,玉色初浮翡翠斑。

  便觉曲生风味恶,小炉新火对蒲团。

  从吕本中的诗意中,我们了解到了烹茶时的场景与众人的心态,以“琉璃影”“翡翠斑”比喻茶汤的光泽与色泽,展现了茶的清雅之美。后两句通过对比酒味之“恶”,凸显烹茶的宁静与愉悦。可见文人墨客们的情趣与对黄弹茶的喜爱。

  无独有偶,清乾隆在苏州微服私访了解民情时,在棋馆与长春人(常绿在民国前称长春)章瑛(章六佬)对弈赌棋,两人不分伯仲,且相谈甚欢,后经翰林修编倪承宽(常绿章天培女婿)撮合,义结金兰。一次,乾隆皇帝与在苏州开茶行、纸行的章瑛闲聊,章瑛遂将清明时节采摘的黄弹高山茶奉上,乾隆觉得此茶幽香鲜醇爽口,回味无穷,赞不绝口,看着杯中的茶叶边缘呈现黄色,而叶心却是白色,亲赞此茶为“金镶玉嵌茶”。所以,朴实、聪明的黄弹人一直将高山茶命名为“金镶玉嵌茶”。

  而黄弹茶与西湖龙井十八棵御茶又有怎样的关联呢?

  常绿世祖章允文的父亲章衡(宋嘉祐二年状元)与杭州西湖的关系较为密切。他在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期间(1089),曾协助苏轼治理西湖,为西湖的治理和苏堤的修建提供了重要支持。公元1099年章衡过世,皇帝赐葬他于龙井寺前金井西,还御赐碑额曰“四朝侍从文儒章公之墓”。章允文辞官(杭州通判)迁居常绿黄弹后,自有守墓人长年打理维护,章衡先灵牌位也设置在龙井寺内。每逢春、冬大祭,主家亲至祭祀,且要在墓的四周种植从常绿黄弹移植过去的茶苗。恰巧的是,后清乾隆皇帝所赐封的“十八棵御茶”之地,为宋代状元章衡墓下的牌坊处旧址。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据《富阳长春章氏宗谱》记载:“字子平,宋嘉祐丁酉状元及第……上柱国吴兴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谕葬龙井寺前,敕赐四朝侍从文儒章公之墓龙井寺,即坟庵也,杭州派盖始于此云。”因此有理由说,“十八棵御茶”很可能就是来自黄弹的高山茶茶苗。

  常绿黄弹茶历经上千年岁月沉淀,无论是气候、环境、土壤都占得了先机,且古法炒制,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质地与秉性。茶叶冲泡后它芳香四溢,清香入肺,口感层次丰富,且口留余香,是江南不可多得好茶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专栏
   第08版:天下
在换季的衣帽间
我会哭
黄弹茶
马褂木的春天
富阳日报达夫弄·专栏07黄弹茶 2025-05-07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