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远 通讯员 徐蝶
日前,由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李承华主持的“文润文村”文化品牌矩阵之“文[言]”系列宣讲活动在洞桥镇文村村文化礼堂举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陈凯旋以《在历史的印迹中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开展理论宣讲,通过对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的深度解读,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理论动能。
作为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制度的积极践行者,李承华教授长期深耕乡村文化振兴领域。此次他策划并主持的“文[言]”系列宣讲,是“文润文村”品牌矩阵中理论传播的重要板块。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旨在通过高校资源下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文化建设同频共振。现场百余名村民、基层干部及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共同聆听了这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思想盛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宣讲中,陈凯旋从中华民族的概念出发,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与共”的深刻内涵,“五个共同”的正确史观,“多元一体”的内在结构,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用详实的考古与历史资料,向听众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进程,引导听众在历史的纵深感中感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蕴。
结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陈凯旋强调,乡村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层单元,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发展合力。通过搭建活动平台,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交流,强化文化认同,让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活动中,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的李承华教授分享了“文润文村”品牌的建设思路。该品牌矩阵涵盖理论宣讲、非遗传承、艺术乡建等板块,通过“高校专家+本土力量”的双轮驱动,已成为文村村文化振兴的特色名片。此次特邀陈凯旋同志授课,正是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推动理论资源下沉的典型实践,也是文化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文润文村”品牌自2024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文化宣讲、乡村艺术展、课程调研等活动30余场,此次理论宣讲是品牌向思想建设领域的延伸。李承华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文化特派员工作为抓手,通过“学术语言大众化、理论讲解故事化”,让更多“带着泥土气、充满书香气”的理论宣讲走进乡村,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