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8: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地名里探寻 阳坡湖边古战场

  蒋玉鑫/文

  大家知道阳陂湖是蓄洪、灌溉的人工水利工程,鲜有人知阳陂湖曾经是个古战场。

  阳陂湖位于杭州西南面的咽喉要道上。湖的南面,直到富春江,是一大片河网交织地带。在北渠、南渠未开通之前,每年汛期常常一片汪洋,遍地泥泞、沼泽,大部队很难行动。据城西社区的老人说,1860年,太平军进攻富阳县城,一个叫“黄鳝将军”的将领,带着一队太平军,在恩波桥上连续进攻四天四夜,死伤数百人,才攻进去,可见河网地带进军的艰难。而阳陂湖的北面,有一条宽约二三千米的丘陵地带,是理想的进军通道。再往北,就是天目山余脉的崇山峻岭,大部队也很难行动。

  据传,阳陂湖北面的丘陵地带,建有军寨,但什么朝代建的,什么时候废弃的,查不到记载。只有康熙《富阳县志》记载,明代戚继光的部队曾在此地扎营,并在阳陂湖里训练水军。然而,军寨一说并非毫无凭据,从现存的实物和地名中,可以证实其存在。

  先从湖北面的两个地名说起,即上营盘和下营盘。两个营盘相距约一千余米,座落在湖后头村的西面,一南一北。南面的叫下营盘,紧挨着里阳陂湖。阳陂湖在修建时,为了南北的通道,在湖后头村至庙山修了一道沙堤,把湖一分两半,西北面的就叫“里阳陂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能看到营盘南面和里阳陂湖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全部由青石条铺成。

  上营盘在建国初的开荒中被村民们挖平种庄稼了,只剩下一处高地,而下营盘保存较完整。营盘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圆形,周长约三千米。营盘顶部有处100余平方米的平地。从顶部往下,是30度左右的斜坡,坡底有一道土围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土围墙还有一米多厚。土围墙的四周,开有东、南、北三个营门。土围墙的外面,是一周护营壕沟,三米多宽。护营壕沟外,又是30度左右的斜坡,有五六十米长度。三个营门外,各有一个水塘,应该是军营的取水处。如能修复此营盘,不仅为阳陂湖增添一景,更是了解古军寨人文史的绝佳处。

  第二个地名在湖后头村的东面,距上下营盘约有2千米,名字叫“骑马墩”。墩高20多米,墩顶有篮球场大小的平地。北面、西面有又宽又深的壕沟,南面和东面为近百米的斜坡,应该是骑马上墩的通道。墩的西北面也有一口大水塘。这里应该是第二道防线,或是东、西驻军的联络、指挥中心。

  第三个地名在骑马墩东面2千米处,阳陂湖的最东边,叫“东营房”(也叫东营头、东营村),无遗迹留下,只留下一个地名。这里应该是第三道防线,是粮草、弹药供应和医院、家属等后勤机关所在地。现在随着湖塍村的拆迁,已成为一块平地。从东营房往东千把米,就是通往杭州的大道了,再无险可守。现在是恩波大道北路段。

  在这个设有三道防线的古军事要塞,有没有发生过战争,目前未发现有文字记载。但农民在上、下营盘开荒种地时,1980年代新联乡砖瓦厂在骑马墩取土时,常常会挖出一把把的不规则铅弹,有冰雹大小。这种灰白色的铅弹,是霰弹炮里打出来的,也叫“檀树大炮”“红衣大炮”。战场上使用这种炮,南宋时已有记载,明、清很常见。

  霰弹炮射击距离不是很远,但威力巨大,一炮出去,铺天盖地。南宋时期,蒙元大汗蒙哥在带兵攻打长江上的钓鱼城时,就是被这种炮击伤,不治而亡。那么,这种霰弹炮弹,是交战时留下来的,还是训练时留下来的?笔者判断应该是交战时留下来的,因为训练时往外打,不会往自己的营盘里打。

  探寻这个军事要塞的建、废,两个时代的可能性较大。一是南宋,杭州作为南宋的皇城,西大门的防护必须有;二是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杭州后,为保卫杭州的安全,也要防守西大门。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建、废的,有待更多史料挖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时政
   第06版:资讯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人文
重返英国 麦家掀起“中国文学热”
小地名里探寻 阳坡湖边古战场
富阳日报人文08小地名里探寻 阳坡湖边古战场 2025-04-09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