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5: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夜之间胎儿改姿势 “坐”在妈妈肚子里
医生用“一招”帮妈妈顺利产下近8斤宝宝

  本报讯(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章舒莎)在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产科病房里,每天都上演着生命降临的奇迹与温情。近日,二胎妈妈小安(化名)在这里产下7斤9两的宝宝,虽有波折,但结局很圆满。

  意外的挑战,坚定的信念

  小安,一位身高1.6米、体重160斤的二胎妈妈,10年前顺产生下一个6斤重的女儿。这次怀孕,她始终坚定着顺产的信念。

  预产期那天,小安如愿见红了,有轻微腹痛,她收拾好行装,和丈夫来到富阳一院办理住院手续。入院后,富阳一院产科团队为她进行全面评估,胎儿超声检查显示,小安的宝宝有些偏大,腹围接近37厘米,估计胎儿体重8斤,达到巨大儿标准。这对于小安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并未动摇她顺产的决心。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第二天查房时,护士准备为小安进行胎心监护检查,却意外发现无法像入院时那般,在肚脐下方找到清晰的胎心音。经过一番波折,终于在脐部右上方听到了宝宝的胎心。查房医生警惕地意识到,胎位可能发生了改变,她立即为小安检查,并联系急诊床边超声。检查结果让小安半天缓不过神,宝宝竟然在一夜之间,将头转到了妈妈的脐部左上方,“坐”在了妈妈肚子里,头位变成了臀位。

  面对这个结果,小安的心情跌到谷底。她原本打定主意要顺产,现在却面临剖宫产的建议,思虑再三,她没有放弃,提出再等待一天,期待宝宝能自己转到合适的位置。

  富阳一院产科团队明白顺产带来的好处,理解小安的坚持,希望能给小安最大的帮助。于是,产科团队紧急开展线上讨论,决定为小安尝试胎位外倒转术。

  精湛的技术,温暖的守护

  胎位外倒转术,是指医生经腹壁用手转动胎儿,使不利于分娩的胎位(臀位、横位)转成有利于分娩的头位,一般在怀孕37-39周完成。胎儿大小和位置、产妇骨盆条件、胎盘位置等因素都会影响胎位外倒转术的成功率。

  小安怀孕40周,已经见红伴有不规则宫缩,胎儿估计体重8斤,胎盘位于前壁,腹壁脂肪厚,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旋转空间小,操作难度大大增加,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风险也相应增加。

  当天中午,产科柴竞竞、汪敏敏医生开始为小安进行胎位外倒转术。这是一项需要一定技巧和默契的操作,两位产科医生在超声的密切监测下,使用巧劲,完美配合,将胎儿从臀位转回了头位,全程耗时不过15分钟,胎儿情况平稳,小安也感觉良好。

  调整胎位并且腹部固定,两位医生有条不紊。小安孕期增重40斤,提前准备的绑带不够长,柴竞竞拿出备用绑带,为她绑上,确保胎儿位置的稳定。

  汪敏敏则尽快安排小安的胎心监护,在明确胎儿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给予了缩宫素静滴引产,加快胎头入盆及产程发动。然而,第一天的缩宫素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医护团队没有放弃,她们交代小安后续的注意事项,鼓励她适当平地快走,关注调节她的情绪。

  第二天,产科特别邀请了在富阳一院门诊坐诊的省妇保医院罗琼副院长查房。罗院长在详细了解小安的情况后,肯定了富阳一院产科的处置,并建议增加缩宫素浓度,继续静滴引产。

  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安逐渐出现了正规的宫缩。

  终于,在经历了数个小时的努力后,小安顺利生下了一个7斤9两的健康宝宝。整个产程非常顺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时政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专栏
   第08版:天下
富阳“冬衣行动”继续 温暖46位英雄老兵
深夜开车上山散心 不料连人带车翻下山
一夜之间胎儿改姿势 “坐”在妈妈肚子里
富阳日报城事05一夜之间胎儿改姿势 “坐”在妈妈肚子里 2025-01-20 2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