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璇 通讯员 蔡国标 刘毅)近日,区城建集团环养公司采用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技术,对鹿山大道、江滨东大道、中桥路等9条(段)道路27个点位塌陷隐患进行了试验性养护。这也是富阳首次采用注浆技术治理道路病害。
作为交通“咽喉”区域,城区道路时常处于繁忙状态。长时间的车辆碾压,导致路面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坑槽、沉陷等病害。为破解城市道路基础养护难题,避免长时间、大面积开挖施工,环养公司经过多次实地查勘,首次引进地聚合物注浆技术,通过“微创”疗法,对城市道路基础进行加固养护施工,切实保障群众出行“脚下安全”。
据环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采用的地聚合物注浆新技术,是通过注浆泵吸入浆液,经高压管注入道路路基和基层中。浆液与路基土体发生聚合反应后,形成浆脉结石体骨架,从而提高路基和基层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延长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道路维修工艺相比,地聚合物注浆施工过程不仅避免了对沿线水、电、气、通信等各种管线电缆的损坏,也不需要大面积封闭交通,能够保证社会车辆的正常通行。同时,施工过程耗时较短,一般只需要3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开放交通。此外,采用该技术施工所产生的扬尘和噪音相对较小,施工时几乎不会产生废料,地聚合物本身对土体也不会造成污染,造价费用较低,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据介绍,为保证施工效果,作业人员需要在注浆前采用地质雷达法和弯沉法,对道路承载能力现状进行检测,确定基层、路基中疏松、脱空等区域后,利用打孔机间距1米交叉布设注浆孔,钻孔深度控制在1.1米。注浆过程中,需要动态调整注浆压力、浆液水灰比、浆液流速等参数。待全部注浆完成后,环养公司立即对道路进行弯沉复测,确保养护质量达到预期效果,为市民守护“看不见”的出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