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3:庆祝富阳政协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求凝聚共识最大公约数
绘就团结奋斗最美同心圆
富阳同心公益委员会客厅助力残疾人朋友观赛杭州亚残运会

富阳政协历年编撰的文史书籍

区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视察泗洲中国古代造纸遗址综保复兴项目建设情况

富阳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人民政协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富阳政协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时代要求贯彻和体现到政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通过搭建多元平台、丰富内容载体、创新方法举措,健全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为加快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富阳新篇章新征程集聚众智、汇聚众力。

构建委员工作室矩阵

架设服务群众连心桥

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也是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落实民生实事的有效载体,更是促进团结联谊、广泛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为持续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近年来,富阳政协牢牢把握委员工作室功能定位,坚持组织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四化理念”,打造“省政协委员会客厅+市政协联络组委员工作室+界别型委员工作室+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组织架构。

在恩波大道58号,有一个“同心公益委员会客厅”绿色窗口,是富阳公益界人士的“大本营”。2022年8月,区政协在省市政协指导下,以富阳同心公益服务中心为基础,创建富阳同心公益委员会客厅,通过政协委员影响、辐射、带动27个公益组织,以“公益联盟”的形式凝聚公益界合力。授牌以来,同心公益委员会客厅锚定“学习宣传的平台、了解民意的窗口、凝聚共识的渠道、服务群众的阵地”定位,重点打造帮扶“一老一小”特色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共帮助2000余名偏远地区老年人完成体检,走访慰问失独老人379户,结对帮扶困境儿童27名,为150余个家庭及孩子开展心理咨询,“让视障儿童看见美丽世界”系列活动获评富阳区公益项目金奖,同时在基层村(社)开展敬老、环保、助困、助残、义诊、急救培训等服务50余场,免费为市民提供理发、磨刀、修家电、测量血压、爱心凉茶等贴心服务,惠及群众2万余人,被省政协认定为“2023年度浙江省政协四星级委员会客厅”。

杭州市政协富阳区联络组委员工作室位于杭州富春湾新城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4楼,该委员工作室是杭州市政协委员联系服务基层的重要平台阵地,共有38名杭州市政协委员入驻。工作室注重发挥市政协委员资源广泛的优势,积极助力富阳高新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以来共计调研走访企业50余家,协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20余项,协助孵化企业40余家,解决人才需求30余项,并协助罗素中心成功认定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资质。被杭州市政协认定为“2023年度杭州市政协三星级委员工作室”。

“政协委员定期组织专家义诊,这样的做法我们老百姓很欢迎”。家住巨利社区的董大姐为区政协医卫组委员工作室点赞。该委员工作室每年为基层群众提供健康讲座、医疗咨询、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等义诊服务3000余人次。十届以来,富阳政协坚持“统一部署、个性发展”原则,成功创建界别型委员工作室20家。这些委员工作室大多建在村(社区)、小区、企业、学校、医院、商圈、楼宇等与界别群众最贴近的地方,通过开展委员轮值、接待群众、走访调研等形式,掌握和收集民情民意,借助微建议、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载体,把界别群众的声音传递给党委政府,为界别群众提供了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推动了党委和政府政策导向与界别群众民心愿向的同频共振,也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助力政协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以来,区政协创新开展“委员在身边、履职展风采”主题活动,将全体286名政协委员编入24个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各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依托委员工作室平台下沉一线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如富春街道开展“委员工作室”微协商活动,46名属地委员对口联系街道44个社区,每周五晚进社区开展群众面对面“微协商”活动,把百姓“急难愁盼”化解在“家门口”;灵桥镇建立“灵听民声·桥接民意”委员工作室,发动委员积极参与滨富特别合作区建设和房屋安置;永昌镇以“漫永昌”委员工作室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帮助农特产品“触网”走出富阳,助农增收致富;上官乡以“合心合拍”委员工作室为阵地,助推球拍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山乡群众共富。

联系界别、服务群众、协商议政、凝聚共识……截至目前,富阳政协已构建起特色鲜明、规范运转的“1+1+20+24”委员工作室平台矩阵,委员工作室的标识度与基层的满意度持续提升,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以文化人聚奋进合力    以史为鉴增社会共识

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独具特色的工作,具有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

按照全国政协对文史工作的要求,富阳政协于1984年6月就设立文史工作组织。从一届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组,到二届、三届政协的文史资料委员会,到四届、五届、六届政协的学习文史提案委员会,直至2004年调整为文史和教文卫体委员会,富阳政协的文史工作不断深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富阳政协文史工作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修订规划、探讨选题、查考资料、实地采访,并发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撰写稿件,开展富阳地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三亲”(亲见、亲历、亲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旨在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充。如一届政协期间,适逢爱国作家郁达夫烈士殉难40周年,富阳政协汇集有关文章编印出版了《纪念著名作家郁达夫烈士殉难四十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专辑》;二届政协期间编印的第二辑共收录 14 篇文章,如《张学良将军二三事》《回忆黄埔军校建校及建军概况》等;四届政协期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富阳政协编印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专辑》,教育和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热爱祖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富阳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根据这一形势变化,富阳政协文史工作从编撰“三亲”资料逐步拓展到地方历史文化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出版,以别样人文展示地域特色。比如,六届政协期间编印的《中国富阳纸业》一书,成为第一本集中反映富阳纸乡风貌的专著;八届政协期间编印的《世纪回眸——富阳老照片存览》,真实记录了富阳各阶段经济社会状况。此外,富阳政协还编有《历代诗人咏富阳》《周凯武当纪游二十四图》《人杰地灵话富春》《话说富春姓氏》《富阳的祠堂》《富阳的古民居》《富阳的古树名木》《一江十溪润富阳》等文史书籍,涉及富阳历史人文、地方特色、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在丰富地方资料库存、增加富阳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也全方位地宣传了富阳,促进了横向交流,并为广大干部群众深入了解富阳提供了通俗读物,有的还被当作学校的乡土文化教材。

以史增共识,以文聚人心。进入21世纪,富阳政协文史工作坚持将尊重历史与服务现实相结合,从传统的“三亲”向“三文”(文化、文物、文献)转变,在东吴文化公园、龙门古镇“天子堂”、郁风苗子艺术馆、富春山馆、灵峰精舍复建、阳陂湖文化研究院、新登古城保护开发、五十里春江花月夜、鹳山公园景区提升改造、泗洲中国古代造纸遗址综保复兴等项目中,积极主动融入城市建设的“主战场”,通过文化史料的寻根、探路,助推富阳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

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富阳政协组织开展“孙过庭奖”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黄公望奖”中小学师生美术大赛,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书画展、献礼建党100周年线上书画作品展、向阳而生少儿美术双年展、书画惠民进村(社)等活动,以多样化文史传播为纽带,接续讲好富阳故事、传播富阳声音、展现富阳形象,为提升富阳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美誉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搭建多元化联谊平台    团结扩大统战朋友圈

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团结和民主是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富阳政协始终把团结各界人士、凝聚各方力量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广泛深入开展团结联谊工作,努力营造合作共事、友好往来、风正气顺、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好最大同心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自1984年成立以来,富阳政协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和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优化团结协作机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联办协商、联合调研、联手监督力度。如今的富春大地上,越来越多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界别政协委员通过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登上政协大会发言台等方式,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工作在富阳走深走实,富阳政协通过创新平台、丰富形式团结引领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为维护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富阳政协加强走访联系,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进一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巩固合作共事基础,形成从党内到党外、从委员到界别群众凝心聚力的工作格局。

2013年的海峡两岸论坛大会上,富阳黄公望隐居地被国务院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第二个、杭州市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富阳再添国字号金名片。这背后倾注了富阳政协的心血和努力。早在2012年2月,彼时的富阳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将《关于把富阳创建成“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议》列为重点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富阳政协直接参与基地的课题调研与申报创建工作。十一年过去,在富阳政协和广大委员的积极助力下,富阳每年都会举办“公望富春”两岸文化交流周活动,并实施“公望两岸圆缘园”项目,打造“富春山居图”响亮文化符号,多维度推动两岸文化、经贸交流结出丰硕成果。

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只是富阳政协开展“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工作的一道缩影。早在一届政协成立时,富阳政协就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团结“三胞”、做好联谊工作,并将台胞台属、归侨侨眷分别作为单独一个界别设置。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富阳政协以开展学习座谈、上门拜访、考察交流、写信寄书等方式,持续加强与“三胞”及其眷属的交流联系,介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并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中为富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政协汇集了各方面的人才,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作为政协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富阳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和委员特长,一体深化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政协联谊会、政协书画院等团结联谊平台,精心组织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深化与省内外兄弟县(市、区)政协的横向交流。此外,富阳政协积极开展委员“走亲富商”“富阳活动周”“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以及送各类服务下乡等筑同心、凝共识活动,为全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办实事、做好事,不仅丰富了政协工作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进一步拉近了政协委员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距离,将社会各界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推进富阳高质量发展广聚合力、添势赋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庆祝富阳政协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
   第04版:城事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资讯
   第08版:教育
寻求凝聚共识最大公约数 绘就团结奋斗最美同心圆
富阳日报庆祝富阳政协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03寻求凝聚共识最大公约数
绘就团结奋斗最美同心圆
2024-12-13 2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