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俊民
众所周知,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因为标准是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而企业的参与,则说明企业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政府的认同。这样一来,公众自然会想到企业在其行业内有着很高的权威性。这是其一。其二,企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则表明其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从而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同时,企业也可以凭借制定行业标准的专利技术,抢占市场先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利于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专利的保护。因此,一旦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获得批准实施,企业将由此赢得一个保护自我发展的市场壁垒,正所谓是“得标准者得先机”。
“得标准者得先机”,不无道理。因为企业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就抢占了“制高点”,并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高的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但这只能说明这些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拥有了发展先机,而如何保持自身在行业中的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创新”。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迭代”似乎就在“眨眼”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然而,创新并不容易,需要克服重重阻挠,更需要投入和坚持,才会迎来柳暗花明。例如在技术创新方面,华为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对于高端人才获取更是不惜重金、不拘一格,终于以自主创新托起了“中国芯”;又如理念创新,从教培行业退场后,新东方变身为东方甄选,在直播带货的新天地取得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再如营销创新,近来上海硫磺皂、回力运动鞋、蜂花洗发水等众多默默坚持的老国货搭车新营销,学会了和年轻人交朋友,终于接住“泼天富贵”的流量,实现“逆生长”。可见,想要抓住创新带来的机会,领军企业要从不足中看到前行的方向,从亮点中看到明天的希望,持续学习、不断精进,方可了解新趋势、把握新技术、跑出一片新天地。
这样一想,领军企业要始终赢得行业先机,就要做“探路者”,始终“追风”,而不是“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