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媛娇)近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播出“富春江畔蕴匠心”节目,以富阳竹子为切口,聚焦富春江畔的匠人们。总台央视记者赵彬走访富春江畔,从《富春山居图》入手,了解富阳竹子的前世今生。
竹子与元书纸
站在富春江畔,赵彬感叹有一种朦胧之美,而说到富春江,绕不开《富春山居图》,谁能想到《富春山居图》与竹子居然有近700年的情缘。出现在节目中的第一位嘉宾是富阳黄公望研究会会长蒋金乐,“《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哪里?有没有实景?”蒋金乐拿出自己的珍藏,《富春山居图》原画复印件与富阳实景照片的对比图,带着央视记者,看实景中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中并无竹子,但蒋金乐道出了这张旷世名画与竹子的关系,他说,黄公望当年作画使用的应该是富阳当地出产的元书纸。
紧接着,蒋金乐又解释了何为元书纸,元书纸是富阳竹纸的一个品类,“元”有起始的意思,也就是说元书纸是一个读书人一开始读书就要书写的竹纸。元书纸特别的纤维结构,实现了黄公望绘画技法中的披麻皴。
跟着蒋金乐的步伐,赵彬来到大源镇大同村,竹纸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朱中华正在抄纸。朱中华介绍,竹子材料可能是植物纤维中最好的,所以《富春山居图》在600多年后还能完整保存下来,黄公望当年使用的元书纸品质肯定是一级的。
竹子与手工艺品
随后,镜头一转,赵彬来到银湖街道金竺村,走进“闻叔的伞”,闻士善已经60岁出头,他在20年前用1万元拉了一根电话线,用于拨号上网,他要上网卖油纸伞,当时,他借钱购置电脑、数码相机、拉网线,利用翻译词典学日语,最终打开了日本市场,第一笔订单就接到1000把油纸伞。闻士善坦言自己的油纸伞最大特点是美观且抗风性强,他说,富阳纸伞的特色是用到了“夹片工艺”,这种工艺可以增加伞骨数量,伞骨多了,外观就漂亮了,但收拢不会影响伞的体积。
“闻叔的伞”是闻士善的抖音名,目前,闻士善在全网已经积累了150万左右粉丝。他说,传统工艺制作的油纸伞,维护得当,使用10年都不会坏。如今,闻士善一年要做30000把伞,20余名附近村民来帮工,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一把把小小油纸伞也成为不少人的致富伞。
富阳成片的竹林还吸引了安徽“90后”手艺人刁宽,他将“小宽竹工”工作室落户在银湖街道唐家坞村。小宽右手残疾,所有的手工制品都由他的左手完成,年轻的创意与传统技艺结合,小宽明确了做竹编首饰的路子,由他原创设计的首饰有二三十款,每款首饰中都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他说,竹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柔软可塑的形态吸引着他。小宽每天近12小时编织竹编首饰,而他也在用竹子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富春江畔的匠心故事还有很多,在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里,匠人们发挥手艺、创造财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