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5: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医生:切勿随意食用野蘑菇,中毒后及时就医是关键
~~~
~~~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区二院近期接诊 多例野蘑菇中毒患者
医生:切勿随意食用野蘑菇,中毒后及时就医是关键
  漫画 王怀申

  华女士误食的大青褶伞

  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章宇文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网红山歌不只是调侃,更是映射出不少人误食野蘑菇“以身试毒”。记者从区第二人民医院了解到,近期,该院急诊科及ICU接连收治了多起因误食野蘑菇导致中毒的患者,幸亏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救治,患者均未出现生命危险,目前已出院回家。医生提醒,切勿随意采摘食用野蘑菇。

  七旬老人吃了“巨型蘑菇”后上吐下泻险丧命

  不久前,家住渌渚镇的一位71岁老人,在自家后山发现了一朵“巨型蘑菇”,菌盖直径和家里盛菜的盘子差不多大,肉质饱满,看着新鲜诱人,便将其采摘回家。当天中午切下一半,与丝瓜一起炒成菜。本以为是顿“天然美味”,没想到却成了“夺命隐患”。4小时后,老人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且症状逐渐加重,家属见状十分焦急,立即将老人送往区二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韩峰接诊后,迅速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和问诊。结合老人的食用史、症状表现,初步诊断老人为中毒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消化道出血,给予心电监护、补液护胃等治疗,并紧急联系ICU会诊。

  会诊后,医生发现老人当时已经出现需要血滤治疗的肾功能损伤指征,这意味着其肾功能已受到严重影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更危险的并发症。韩峰将老人的病情、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家属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要求在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随后,老人被转入ICU。ICU医护团队进行针对性的血滤治疗。在医护人员日夜守护与精心照料下,老人病情逐渐好转,各项指标趋于稳定,最终成功出院。

  误信“颜色鲜艳才有毒”,食用“普通蘑菇”双双中毒

  家住新登的华女士和丈夫也因误食野蘑菇遭遇中毒事件。此前,华女士在山上干活时,看到几朵野蘑菇,这些蘑菇有着灰白色的菌盖,外形与菜市场里售卖的平菇、口蘑十分相像。“大家都说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这几朵长相普通的蘑菇应该没问题。”华女士想,干完农活后便顺手将这几朵蘑菇摘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华女士将这些野蘑菇煮成两碗蘑菇汤粉丝,和丈夫一起当早饭吃。可就在进食两小时后,夫妻二人相继感到阵阵恶心,紧接着出现剧烈呕吐、上吐下泻的症状,两人很快就浑身无力,几乎虚脱。家人发现后,马上将他们送往区二院急诊室。

  急诊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后,立即展开紧急救治。由于送医及时,经过洗胃、补液、护胃等一系列紧急处理后,华女士夫妻二人的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后续经过进一步观察与治疗,两人均顺利康复。

  医生对剩余蘑菇鉴定后发现,这种看似普通的蘑菇是大青褶伞。医生介绍,大青褶伞是蘑菇科青褶伞属的有毒植物,分布于中国南方等地,常生长在公园、池塘边、草坪等地。它含有肝脏毒素、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误食后会引发胃肠型症状,严重时可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高,且无特效解毒药。

  医生:目前没有针对野蘑菇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韩峰强调,一年四季都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且中毒案例中,很多患者都存在“凭经验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的误区,比如认为“颜色鲜艳的有毒,长相普通的无毒”“虫子吃的蘑菇无毒”“高温烹煮后无毒”等。但实际上,这些判断方法均不科学,许多剧毒蘑菇(如大青褶伞)外形与可食用蘑菇十分相似,肉眼根本难以分辨,而且野蘑菇的毒素稳定性极强,高温、油炸等方式都无法将其破坏,目前也没有针对野蘑菇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一旦误食,毒素会迅速侵害肝、肾等器官,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在此,医生提醒广大市民:野外蘑菇种类繁多,切勿随意采摘、购买来源不明的野蘑菇食用。若不慎误食野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时务必携带剩余蘑菇或蘑菇照片,以便医生快速准确判断,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最大限度降低中毒对身体的危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政
   第04版:春江两岸
   第05版:城事
   第06版:资讯
   第07版:达夫弄·富阳作家
   第08版:天下
区二院近期接诊 多例野蘑菇中毒患者
一货运企业违法运输危险货物被查
“晨单”
富阳日报城事05区二院近期接诊 多例野蘑菇中毒患者 2025-10-15 2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