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臧一平 摄影 朱啸尘 通讯员 俞菁
备受关注的秦望隧道—秦望南路将于今日中午12时通车。该隧道连接富阳主城区和杭州富春湾新城,开通后两岸市民往来将多了一种选择。这条富阳市民期盼已久的过江通道,与普通隧道有何不同之处?进出有哪些注意点?通行体验如何?1月18日上午,记者实地体验,带大家全方位认识这一隧道。
穿越富春江,驾车只需3分钟
秦望隧道北起秦望路与金桥南路交叉口、南至秦望南路与学院路交叉口,全长2868米,是富春江流域首条过江隧道,也是浙江省首条公铁合建过江隧道。江北设置隧道主线出入口及一对进出匝道,江南设置一对进出匝道,并预留主线进一步南延条件,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当天上午9时,秦望隧道位于江北的出入口附近仍设有围挡,出入口上方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暂未通车,禁止通行”的红色字样。不时有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的人员出入,正在进行保洁等相关收尾工作。
在秦望隧道主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用行楷写的“秦望隧道”四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指示牌上显示,隧道限速60公里/小时,行人、非机动车以及载货汽车、专项作业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拖拉机、特型机动车等特殊车辆禁止通行。
记者以平均时速60公里的速度在隧道内行驶,下穿文教路、西堤路、江滨西大道,随后下穿富春江,向南穿越江滨南大道后,到达杭州富春湾新城雁沙路。车上的一首歌还没有播完,就已经到达了雁沙路出口,根据记者秒表计时,穿越整条隧道用时3分钟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秦望隧道试运行期间,养护单位会视实际情况封闭养护,养护作业时间为晚上23∶30—次日5∶00。养护作业期间,禁止一切社会车辆通行,受限车辆请选择地面绕行。
秦望隧道通车,标志着江北主城区与杭州富春湾新城新添一条快速通道,将有效缓解富阳大桥、第一大桥的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提供新的选择;完善富阳区交通路网,构筑“外联内畅”综合交通体系,助力富阳跑出产业强区加速度。
隧道出入口流线造型,设置“光过渡段”
不同于一般隧道,秦望隧道设计感满满,同时匹配相应的功能。
远远望去,隧道出入口呈动感流线形态。同行的项目负责人介绍,出入口造型就如同一架穿越时空的飞船,极具未来感,呼应富阳面向未来发展的都市定位,曲线的洞口同样具有穿梭感,空间形态充满张力。
与这一造型相适应的是它的功能——通过洞口顶棚金属板开孔引入自然光,隧道亮度由外到内均匀变化,实现“光过渡”。也就是说,当车辆从明亮的外部进入较暗的隧道,或者从隧道内的暗处驶向明亮的外部时,此类建筑措施可避免隧道口“黑洞”“白洞”效应的出现,从而让驾驶员能够迅速适应光环境变化。
沿着单向双车道的匝道进入隧道内,大约行进了1公里,隧道内的道路变宽,变成单向三车道。隧道内空间开阔、光线柔和,总体行驶感觉比较舒适。
“这是富阳山水图案,通过对富阳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进行提取,形成了抽象山水图案,以展现富阳历史文化底蕴,也增加隧道空间的律动性和延展性。”该负责人说,隧道侧墙装修采用搪瓷钢板作为主材,竖向整板拼板,简洁大气。同时综合考虑安全性与功能性,在隧道中设计5段各约120米长的富阳山水图案,分别位于隧道的南北出入口、过江盾构段的起终点以及江中点,用于改善隧道中部行车环境单调性,延缓驾驶疲劳的生成,提高行车安全性。
继续前行350米,记者眼前出现了两扇厚重的大铁门。“这两扇门叫防护防淹门,是整个隧道人防工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负责人解释,如果发生地震、爆炸等破坏了隧道,只要门一关,就不怕江水倒灌了。
隧道内设有“会跑的灯光带”,构建了数字全息系统
为了行车安全,隧道内部也是满满的“黑科技”。
“隧道空间小、参照物少,开车容易产生错觉,出现无意识加速的情况。”该负责人说,为了行车安全,整个隧道内进行了智慧化提升,隧道内的环形灯光,是国内首创城市隧道“会跑的灯光带”。
该系统根据隧道内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方向,每间隔100米,就在隧道顶部安装一组恒速闪动的绿色LED诱导灯,同时设置相应的闪烁频率。进入隧道的驾驶员,可以通过观察诱导灯的“跑动”速度和闪烁方向,来判断车速是否过快。
“具有跑动速度的诱导灯相当于一个参照物。”该负责人解释,当车速和诱导灯同步时,人和灯处于同一频率,心理上相对舒适。当车速过快或过慢时,人就会产生“超过灯”或者“追逐灯”的不适感,从而及时调整车速。同时,隧道照明灯具也与装修风格高度统一,不同于常规隧道的点状照明,而是采用线型连续照明灯具,使隧道内亮度均匀,无频闪,具有较好的引导性,提高了隧道内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灯具的亮度可根据车流量和时间表自动调节,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行驶在隧道里,难免会有市民担心:万一发生安全事故,该从哪里逃生?如何做好应急安全处置?在秦望隧道里,每隔75米就有一个逃生通道,分为逃生滑道和疏散楼梯两种形式。“一旦遇到险情,记住一点,选近的那个就对了。”该负责人表示,在逃生通道下,放眼过去是悠长的“地道”,只要跟着闪烁的指示灯走,就能找到出口安全逃生。
面对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秦望隧道内布置了51台雷视一体机、110部摄像头,构建了数字全息系统。在秦望隧道管理中心的数字驾驶舱,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隧道里行驶车辆的具体位置、车辆类型、车牌号、速度以及实时画面等信息跃然电脑屏幕之上;所有机电设备的状态、消防设施的水压是否正常,甚至是隧道壁上一条小裂缝是否发生了0.1%的变化,都能监测到;如果发生突发事件,系统可准确定位,自动给出应急对策并一键发布,跟踪事态发展,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次生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进入秦望隧道数字孪生系统平台,仿佛有了可看、可听、可感知的五官和大脑,能实现车辆动态仿真与车道级轨迹跟踪,助力隧道管理者缓解交通拥堵、主动发现交通事故,并及时联动诱导屏安全提醒司乘人员,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隧道内敷设的感温光缆和探测器如同敏锐的“触角”,采集隧道内布置的光、热、烟等多重传感数据主动发现火灾事件,并自动报警,联动风机设备排烟送风并通过自动喷淋消灭火灾,可以辅助管理者智能研判应急救援方案,快速疏散人员,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