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故事
记者 臧一平 通讯员 陈予哲
深冬时节,漫步三江花园,小区道路平整,路灯明亮,内外墙面干净整洁,特别是新改造的小区门头,大气恢宏。通过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实现“逆生长”,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感得到“双提升”。
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居民“特别满意”
三江花园始建于2000年,小区门头多年来从未进行过改造和修缮,曾经光鲜亮丽的门头在岁月流转中变得破旧、斑驳,部分钢结构锈迹斑斑、摇摇欲坠,与小区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居民进出小区时都得小心翼翼,要求改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024年,三江花园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如今,提升改造后的小区门头焕然一新,标识也更加清晰,路过的居民都忍不住抬头多看几眼。
“真是大变样了。”退休老干部王柏增是小区老业主,自2000年房子交付后就一直住在这里,从小区道路坑洼到改造施工,再到如今的“高颜值”,他见证着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看到小区环境变好了,我打心眼里高兴。”他说,原来小区管道漏水、路面不平、路灯光线也不好,很没有安全感。如今,路平了、灯亮了、绿化多了,停车也规范了,感觉自己又住上了新房。
最让王柏增开心的还是小区原本破旧的绿地完成了提升改造,成了宜游宜赏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建好后,这里原本杂乱的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我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他说,“口袋公园”里移除了原本高大的树木,种植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花草和树木,还有环绕公园的健身步道,中间设置了休憩座椅,成为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沐浴在暖阳下的居民,一边锻炼一边感慨地说:“我们都是这里的老住户,以前小区设施老旧,现在面貌焕然一新,推窗见绿、开门即公园,大家对改造成果特别满意。”
居民王阿姨说,以前大家都想着往外搬,现在都舍不得走了,小区的位置很好,旁边就是秦望“城市眼”,经过这次改造,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了。
改什么、怎么改
都由居民来决定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事关千家万户,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居民最清楚。
为了改到居民心坎上,改造不再是简单地翻新房子、增加绿化,而是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一次系统改善。“改造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凝聚居民共识,改什么、怎么改都由居民来决定。”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王柏增是小区热心居民,一直为改造的事情忙前忙后,深入居民家中,广泛征求意见,与居民代表、党员代表、施工单位一起商议改造中的“大事”。改造过程中,他梳理出居民需求清单,内容涉及道路及配套设施、停车位、围墙新建、入口、绿化提升、亮化、监控系统、健身活动场地等方面。此外,小区还新增智能安防系统、出入口道闸、人脸识别系统等。“改造充分满足了居民需求,大家特别满意。”王柏增说。
春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充分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帮助解决各类诉求。无论是关于施工噪声的投诉,还是关于改造后小区设施的使用问题,社区工作人员都耐心倾听、及时回应,确保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这种以居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也使得改造工程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
■实事项目
舒心宜居工程
■完成情况
2024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个,分别为龙山花园、光明路区块、三江花园、周家弄区块、现代文苑,截至目前均已完工;完成回迁安置2000户。
■记者手记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关乎小区功能的完善、城市形象的提升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采访中,群众言谈间的喜悦之情无疑是对这项工作的最大肯定。
改造不是表面工作,而是要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问题无论大小,皆是民生。三江花园之所以能成为富阳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样板”,靠的是工作人员始终将民生摆在第一位,问计于民,让群众充分参与、献计献策,并结合改造进一步补齐小区服务设施,既改造了小区的“面子”,又提升了民生的“里子”;靠的是像王柏增这样的热心居民,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主动参与,与物业、社区、施工单位沟通,探讨解决方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城市的品格和气质,不光看“高楼大厦”,更藏在“背街小巷”“角角落落”里。一条道路、一个公园,都能让人们在“微细胞”里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感受管理者的用心。从2012年起,富阳就把目光投向那些躲在大街后面、住满百姓的里弄小巷,并将背街小巷整治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老房子“改”出新面貌,新家园“造”出幸福来,富阳聚焦群众关切,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