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易梵)近日,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不少人拿出了自己的“保暖神器”——羊绒衫,富阳很多羊绒衫定制店迎来订单高峰期。
一天用掉20斤线,忙到凌晨才下班
章老板的羊绒衫店里,楼下挂着很多成衣,不仅有成人的,还有很多童装款式,老板娘朱女士正在招待客人。“这两天降温快,有不少人来店里直接买成衣,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摇’一件。”朱女士告诉记者,楼上便是他们“摇”羊绒衫的地方。
记者一上二楼,就听到机器工作的声音,章老板正坐在电脑前制版,7台机器同时“开足马力”努力工作着。
“最近订单比较多,每天都有15到20件,周末的话更多一些,30多件的样子。这两天每天都加班加点,凌晨一点多才能下班。”章老板说,由于今年天气转冷比较晚,10月底才进入忙碌的阶段。
章老板是从父母手中接过的这门生意,最早的时候他妈妈在龙门开店,现在在富阳城区有两家店,另一家店还是由妈妈在管。“两家店定位不太一样,这边更年轻时尚一点,另一家的客户群体则更多是‘妈妈辈’的。”章老板向记者介绍。
章老板店里最老的一台机器已经“12岁”了。“当年机器都是要从德国进口的,我们店里这个应该是富阳第一台。”章老板说,当年一台裸机就要40万元,还要配上操作系统,整套配好要近70万元。后来有了国产机器,价格便宜了不少,如今只需要八九万元。
记者了解到,织一件平针光板的毛衣,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图案复杂,所需时间会更久,有的甚至需要8个小时。章老板表示,机器逐渐取代手摇机,其实是节约了人工成本,现在他一个人可以管7台机器。记者看到角落里还摆着一台手摇横机。“机器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用手工的。”章老板说,熟练工做一件基础款衣服的时间其实和机器差不多。
虽然现在用机器生产,提高了效率,但是中间步骤还是不少。“首先要给线上蜡,然后在电脑上制版,计算织数,等机器织好后,再拿到缝盘上拼接在一起。”章老板说,这样还不算完,后续还要清洗、烘干、定型。“现在一天要用掉20斤线,大概能做40件衣服。”
朱女士告诉记者,如果现在下单,基本上要等待一周时间才能收到货。在门店定制羊绒衫,价格按照线的品质,称重收费,比如含绒量80%的价格为750元/斤,含绒量100%的价格为1000元/斤,另外再加上手工费,普通的为70元,如果有图案则在130元—300元不等。市民周阿姨正好来店里取前两天给自己定制的一件羊绒衫,黑色、双股线,用了1斤多羊绒线,加上手工费,算下来790元左右。
坚持手工工艺几十年,产品还卖到香港
“我19岁进厂里,24岁开了第一家店,后来辗转换了几个位置,找到这个小店面,现在已经有23个年头了。”记者找到一家“藏”在小路上的羊绒衫店,老板娘阿秋阿姨今年57岁,做了近40年羊绒衫。
阿秋阿姨至今还坚持“手摇”羊绒衫,记者看到,店里有6台手摇横机、两台缝台。“今年请了两个人,一个人摇,一个人缝,我负责收尾和一些手工活。”阿秋阿姨感叹道,现在手工羊绒衫的生意没有往年好,原来这个时节,每天都要接50单左右,现在网购越来越发达,选择“摇羊绒衫”的人少了。
阿秋阿姨告诉记者,今年请的其中一个是刚毕业的小伙子,学的就是这个专业,用起这种传统的机器十分麻利。阿秋阿姨觉得,跟自动化的机器相比,“手摇”的线更紧密,版型也更好,“电脑制版的图案选择更多、更复杂,但是我们这么多年下来,稍微复杂一点的,手工也可以做出来”。
羊绒衫是季节性服装,一般5月至8月是淡季,阿秋阿姨9月左右开门营业,一年就做7个多月。阿秋阿姨说,虽然订单量有所减少,但是从10月中下旬开始,她还是忙得不行,“都是老顾客,跟着我都十几年了,有的一个人就要定四五件,一家人的衣服都被我‘承包’了”。阿秋阿姨说她还有不少外地顾客,甚至还有寄到香港的,“一个老顾客去香港工作了,还是每年都要找我做衣服,还介绍给他香港的小姐妹们”。
手工定制一般需要量体裁衣,因为做的年份久了,只报身高体重,阿秋阿姨也能大概估摸出衣服的尺寸。“我们的线,按品牌、含绒量不同,价格也不同,便宜的750元一斤,贵的1680元一斤。”阿秋阿姨说,女士的一件双股织普通羊绒衫,大概要用一斤线左右,基本花费在六七百元的样子,如果要有图案、花纹,价格会更高。
“现在来的客户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更在乎保暖性、实用性,也有年轻人拿着图片来找我们定制,基本上网上的款式我们都能做出来。”阿秋阿姨说,店里还有售后服务,如果羊绒衫被蛀了小洞,可以拿回店里修补。“你看这件衣服,老人家节约,穿了13年了,我帮他重新缝了领口、袖口,拿回去又能穿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