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远 通讯员 孙哲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10月13日上午,逸城小区掬水湾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东洲街道首个获得国债补贴的老旧电梯更新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这项承载着147户居民“安全出行”期盼的惠民工程,不仅是东洲街道破解老旧小区“上下楼难题”的关键实践,更将为区域内同类问题解决提供示范样本。
解民忧破痛点:首个国债补贴老旧电梯更新项目落地
逸城小区第一期交付于2006年,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总户数1535户。其中,掬水湾7个楼道的7台电梯已连续运行18年,涉及147户住户,每日平均运载次数较多。长期以来,电梯部件老化、故障频发、噪音扰民等问题,不仅让高层住户“上下楼”成为难题,更埋下安全隐患,成为居民心中的“烦心事”。在老旧小区改造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东洲街道主动扛起民生责任,将掬水湾电梯更新列为攻坚重点,全力推动其成为街道首个国债补贴老旧电梯更新项目,为区域同类问题解决蹚出路径。
今年5月初,国债支持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政策出台后,东洲街道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以“打造首个示范项目”为目标制订推进方案。为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街道主动对接区住建局,吃透申报要求,联动逸城社区、小区物管委、物业公司构建“街道统筹、部门协同、社区落实”机制。民意征集阶段,街道工作人员逐户走访147户居民,用“拉家常”方式讲解国债补贴比例、消除“改造费用高”顾虑,针对“安全性”“施工影响”等疑问,现场展示方案,最终说动95%业主同意改造。同时,街道安排专人全程跟踪国债申报,从材料准备到审核对接实时跟进,助力项目成功获批,为后续同类项目推进积累宝贵经验。
焕新颜提品质:智慧改造为首个项目注入民生温度
作为东洲街道首个国债补贴老旧电梯更新项目,掬水湾电梯改造以“高标准、优体验”为原则,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变化。工程于10月10日完成材料进场,10月12日启动拆梯,计划10月底完成施工及检验备案,7台老旧电梯将全面焕新。安全性能上,核心部件均采用最新国标设备:曳引系统升级为静音节能款,门机装置加装双重安全锁,从源头降低故障风险;轿厢净高度达2500毫米(较原电梯增加200毫米),方便携带大件物品;运行速度提升至1.75米/秒,等待时间缩短近30%,高层出行更便利。
此外,该项目还融入多项智慧便民功能:物联网维保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故障15分钟内响应;智能刷卡乘梯与门禁联动,提升小区安防水平;电动车阻车系统通过红外识别防范火灾。施工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拆一层装一层”模式,杜绝安全隐患,落实错峰施工、降噪防尘措施,力求15天完成单梯改造,让首个示范项目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以前电梯老出问题,我腿脚不方便,每次坐都怕被困。现在街道把咱们这做成首个补贴项目,新电梯既安全又快速,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业主孙阿姨看着施工电梯井激动地说,“街道工作人员来家里好几趟讲政策,连施工时间都替我们考虑到了,这个项目真是办到了居民心坎里!”
强示范促长效:首个项目引领东洲民生治理升级
掬水湾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作为东洲街道首个国债补贴老旧电梯更新项目,意义远超“设备换新”,更是街道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动体现。
民生改善层面,项目直接解决147户居民“上下楼难题”,预计改造后电梯安全隐患消除率100%,居民出行满意度超98%。
社区发展层面,该项目为老旧小区“逆龄生长”提供范例。电梯更新与智慧功能引入,大幅提升掬水湾居住品质,增强居民归属感,还为后续社区养老、文化活动奠定硬件基础——电梯加装无障碍按钮、预留急救呼叫接口,未来可联动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帮扶。同时,项目推进中形成的“居民议事、多方协同”模式,进一步凝聚社区向心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街道治理层面,该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东洲破解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街道探索的“政策解读—民意征集—资金申报—全程监督”流程,有效解决“意见统一难、资金筹措难、协调推进慢”问题。目前,东洲街道已总结掬水湾经验,计划在辖区其他老旧小区推广,让国债政策红利惠及更多居民。
东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将继续积极争取惠民工程,重点支持辖区范围内使用年限超过15年、运行故障率高、安全隐患突出、群众更新意愿强烈的住宅老旧电梯“一键焕新”,推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工作走深走实,让惠民工程成为基层治理提质、民生福祉提级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