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3: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省名中医王文文
一生笃定中医路
  王文文坐诊中

  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管玲琳

  近日,省卫健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表彰浙江省名中医的决定》,其中,富阳区中医院原副院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王文文主任中医师成功入选“浙江省名中医”。

  从小在心中埋下学医的种子

  王文文与中医的缘分,始于童年时期的过家家游戏。每当小伙伴们模仿生活场景时,她总爱主动扮演“医生”角色,学着村中赤脚医生的样子,有模有样地“看病打针配药”。这在她心底埋下了学医的种子。

  真正点燃她中医热情的,是高中时期的校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军医。老军医组建的“卫生兴趣小组”是她课余最爱的去处,跟着上山采药、学习针灸的经历,让中医的魅力在她眼中愈发清晰。1987年,这个执着的女孩以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

  1992年大学毕业后,王文文进入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富阳县中医医院工作。彼时医院正从“镇医院”向“县中医医院”蜕变,她以首位中医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创造了医院多个“第一”:筹建第一个正规内科病房、撰写第一份规范中医住院病历、参与创建第一个“肝胆胰胃肠”重点专科、成为医院第一位掌握胃镜技术的中医师……每一个“第一”的背后,都是她的努力付出。

  在医院快速发展中,王文文始终保持着开拓者的姿态——突破传统中西医学科边界,独创性地融合中西医理论、中医外治技术与内镜诊疗体系,形成了“中西互鉴、内外兼治”的特色诊疗模式,也为她后续的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珍贵的“药引子”是那份信任

  在王文文看来,诊室里最珍贵的“药引子”是患者的信任——“他们挂我的号,是把健康与生命交给我”。

  有一位便秘患者于女士(化姓)令王文文印象深刻,她是在多个朋友的介绍下慕名找到王文文的。原来,于女士有便秘问题已20多年,常常是约半个月才会有便意,对开塞露产生严重依赖。经过详细诊断后,王文文予“大黄附子细辛汤加肉苁蓉当归桃仁”,以达到温阳通便兼通利肠络。一周后,于女士便秘情况明显改善。再继续巩固治疗3周后,于女士排便畅达,已无需开塞露助便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便秘患者都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王文文笑道,“可能正如于女士说的,因为有好几个朋友的推荐,让她对我产生了信任感。而源于这份信任,让她对自己的治疗有了信心,病才能这么快好起来。”

  自2008年起,王文文曾担任区中医院副院长15年,尽管有大量行政工作要做,但每周两个半天的坐诊雷打不动,而且只要有人来找她加号,她没有推脱的。直到现在,王文文门诊时依旧很少能准时下班,“病人是相信我才来找我的,我也不能让他们失望而归”。

  王文文诊疗时非常注重沟通。她坐诊时,总是习惯把椅子往患者那边靠一点;与患者沟通时,总是会多问一句、多听一会儿。这份耐心与谦和,让信任生根、让疗效加成。“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他们也逐渐建立和加深对我的信任。”她说,其实门诊中更多的病人是亚健康、慢性病,她便耐心地和患者聊病因,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宣教正确的生活方式。

  王文文精湛的医术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收获了不少“粉丝”。有的怕她拖班肚子饿,会送来热腾腾的玉米;有的为表谢意,送上自己种的蔬菜;有的送亲手做的棉鞋。特别令她感动的,是一个来自场口的小伙子,他在读大学时期曾来就诊过几次。也许是王文文的细致诊疗和亲切鼓励令他感受到温暖,此后每年除夕前,小伙子都会送两盒场口瓜子到她的诊间,这份礼物已经送了近20年。瓜子的故事也让她愈发笃定:此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医生当好。

  方证对应解决多年顽疾

  王文文坦言,从医30多年来,越往前走,越觉中医浩瀚如海。近年来,她尤为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和研究,尤其对《伤寒杂病论》钻研颇深,她将众多名医大家的诊疗思路与方法,融合应用于中医临床,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中医诊疗经验。

  在门诊时,她曾碰到一位60多岁的李女士(化姓),漏尿3年有余。每次大笑、咳嗽、轻微纵向运动后,甚至稍微有点尿意就会漏尿,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多处求医,治疗效果都不佳,后经人介绍找到了王文文。王文文发现她除了有漏尿情况外,还有口干等其他症状,便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舌诊、脉诊及腹诊。结合症状,根据“有是证,用是方”的方证对应思维,予“五苓散合肾气丸合方”,服用一周。复诊时,对方表示情况明显改善,等到第三次就诊,李女士一进诊室就激动地握住王文文的手:“王医师,太神奇了!我不漏尿了,您解决了我的难言之隐……”

  在王文文临床中,还有不少运用“经方方证对应思维”解决疑难杂症的例子。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因腹热来就诊,肚子里像火烧一样。王文文根据各种症状及舌脉象腹证,确认为肝胃郁热兼瘀之证,予“大柴胡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复诊时,老太太直呼神奇,表示困扰她几个月的肚子里的那团“火”消失了。

  “每一次患者跟我说‘王医师,谢谢你,我的病好了’,我都会感到非常幸福,能用医术帮助到更多病人,就是我在中医道路上前行的最大动力。”王文文说。

  成长为播撒中医火种的传承者

  王文文说,在学医这条路上,最庆幸的是遇到改变一生的恩师——杭州市名中医、富阳区中医院脾胃病科创始人沈玉明先生。她是沈老在区中医院的第一位弟子。“沈老师勤奋自律,对病人和蔼可亲,对学生倾囊相授。”在她心中,沈老不仅是恩师,更像慈父。那段日子,她每日随侍沈老身侧,执笔抄方,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做人行医之道。跟师于她而言,是医术的精进,更是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深刻领悟。

  杏林薪火,代代相传。王文文也从一名汲取者成长为播撒火种的传承者。从2009年开始,王文文已经带教了4期中医师承人员,共培育10多名学术继承人。她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中医知识、临床经验、行医之道等,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构建中医临床思维。

  如今,王文文门下有多名学术继承人荣获“浙江省基层名中医”“杭州市首批青年名中医”“杭州市核心中医优秀人才”“杭州市新苗中医骨干人才”等称号。王文文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其育才之路,正是区中医院中医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春江两岸
一生笃定中医路
区文明办开展 主题线下市民活动
纪念邮票开售1小时 即被市民抢完
“秋老虎”发威 最高气温再攀升
富阳日报综合03一生笃定中医路 2025-09-05 2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