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子璇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还在上大学。刷视频时偶然看到了那些金灿灿的银杏,立刻被种草了。“千山尽带霜叶红,唯有此地独留一片金黄”,这是浙江最美银杏观赏地——万牧线!攻略上说,万牧线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连接富阳万市与临安潜川的重要通道,景色优美,但山路险峻,很考验车技。
心中被美景牵绊,第二天一早,我就拉上好友朝着万市奔去。万牧线沿山势而建,弯多路窄,最险的一个弯道,车头是蹭着山崖边的野树划过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山路十八弯”。路途的疲惫让我们无暇欣赏美景,夕阳西下,我们像打了败仗似的,一屁股坐在了农户门口的竹椅上。一位大爷见了我们便问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路不好走吧?”我们有些狼狈地点点头。闲聊得知这位大爷姓徐,正为院子里发了黑的银杏果担忧。他苦恼地说:“多好的银杏果啊,路太差,农贩子不愿意过来,好东西都被这条路给耽搁了。”我们感慨万千,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的村民而言,一条宽阔平坦的路是多么重要啊。
几年后,我加入了交通大家庭,成为一名交通干部,跟随“导师”陈主任到万牧线踏勘调研,银杏还是那么美,可路还是当初的路——“山路十八弯”。当我带着调研报告回到局里,和同事们交流时发现,问题远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修路资金、政策处理都是难题。直到2021年,交通运输局和万市镇政府一起,将万牧线改建工程列入杭州市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那一刻,大家都松了口气——这条卡了三十年的路,终于要开始逆袭了!
历经10个月的奋战,万牧线焕然一新。曾经坑洼狭窄的“断头路”,蜕变成宽阔平坦的“畅通路”,彻底解决了沿线百姓的出行难题。村民王师傅说,以前去杭州办事,天不亮就得出发,现在油门一踩,一个多小时轻松抵达。道路的畅通更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万市的银杏果、香榧、竹笋等山货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村民经济收入节节攀升。徐大爷家就是最生动的例子——重访小院时,院子里的三轮车装满了银杏果,屋檐下架着补光灯的手机正在直播,老人家麻利地打包、分装。
站在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院子里,我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农村公路发展报告上的那条批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总书记始终关注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尤其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如今,万牧线不仅铺就了山货出村、游客进村的双向通道,更串联起城市与乡野,让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里交汇。每一条向前延伸的公路,都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共富密码。
(作者单位:区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