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全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风直接关乎党风、政风、社风,也直接关乎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成色。今年7月,富阳区委召开专题会,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重视家教、建设好家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全国有4亿多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建设好了,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完全可以实现。可现实情况是许多家庭出现了严重问题:曾经位高权重的干部出现家族式腐败;家庭成员互相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遭到侵犯的新闻频频曝光等,这一系列的家庭问题迫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设好家庭
“严”字当先
要建设好家庭,首先应该学习那些优秀家庭的做法。曾国藩是毛泽东崇拜的人物,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圣人。古话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然而曾国藩家族延续十代,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且后辈人才济济,不能不说是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曾国藩的家书家信家规一直以来被奉为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严”和“爱”。曾国藩在信中叮嘱九弟:“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明确要求他切勿懒惰,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任事,做到“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藩始终以身作则,以至于在京城做官时,带着与自己相差13岁的弟弟曾国荃读书,但曾国荃受不了兄长的严厉课读,没有坚持多久便想回家了,后来在兄长的言传身教之下终于成为一方将帅。
周恩来总理是全世界人民都尊敬的领袖,他的家庭建设则体现在“严”和“廉”。他对所有亲属提出了“十不准”的规定,读来令人十分感动。周恩来虽无子女,却有不少视如己出的侄子侄女,但他从来不利用职权为晚辈谋取私利,有时甚至拒绝一些合理的照顾。周尔辉是周恩来侄子,也是烈士之后。1952年,周尔辉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为解决婚后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学院为他爱人办理了由淮安到北京的调动手续。那几年中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北京市大幅压缩人口。周恩来得知后,耐心劝导他带头执行政策规定,不搞特殊化。经过一番开导,周尔辉和爱人听从了建议,放弃已办好的手续,一起回淮安工作。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41年的老教师和从事人民陪审员工作10年的法律工作者,我所见所闻的由于家庭溺爱导致孩子犯罪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因此,我认为家庭建设中“严”字应该放在首位,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子女更要严加管教,绝对不能溺爱。
建设好家庭
抓住核心价值观教育
其次,家庭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十分重要。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思想建设是灵魂工程,是固本之举。”一个人心理扭曲了,比什么都危险,如果一切用金钱、权力去衡量人生价值,肯定会不择手段去获得金钱和权力,什么道德、法律、良心都置于脑后。当官的用权力去换金钱,有钱的用金钱开道挖国家的墙角,对国家、人民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还有一些人铤而走险,去盗窃、抢劫、贩毒、赌博、诈骗,企图通过不劳而获成为有钱人。一位省部级高官在《忏悔录》中写道:“刚参加工作时,踏踏实实,行事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可是随着职务的不断升高,权力的不断增加,认为自己本事大、能力强,把组织的告诫、群众的监督抛在一边,飘飘然然,忘乎所以,忘了初心使命,背弃信念理想。最终在政治上、经济上、工作上、生活上都犯了严重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当下通过各种方式向全社会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有针对性,但是宣传的方式还可细化,力度还要加强,要求可以具体化。比如充分挖掘身边家庭建设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我们身边有许多“最美家庭”没有被发现。有的勒劳诚实,有的信守承诺,有的孝敬长辈,有的任劳任怨,有的乐于奉献,有的刻苦学习,这些榜样都是家庭教育成功的正能量,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扩大宣传,让人们知道好家庭就在身边,好家庭并不遥远。
(作者系东洲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