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许媛娇 通讯员 叶晶)“青春之声话传承 红色家书润初心”,8月27日上午,“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宣讲展示暨“社科有卷”——《抗战家书》分享会在富阳区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将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与抗战历史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政治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浙江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活动旨在通过青年视角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足迹与思想力量,重温抗战英烈的家国情怀,推动理论传播“潮”起来、思政教育“活”起来,激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青春视角“解理论”
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
在宣讲环节,几位“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宣讲团的宣讲员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就“两山”理念、新质生产力、基层治理等话题,以轻松诙谐的宣讲方式,从当代青年关心关注的社会现象、热点话题切入,对党的创新理论作出解读,并和区实验中学的师生进行交流。
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徐韶佳以小见大,通过观察邻里街道之间的社区食堂,她发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丰硕成果。这些社区食堂从20年前诞生的“老年食堂”慢慢衍生而来。在她看来,“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一件小事都被放在心上,这是杭州人情味的来源,更是改革的根本”。
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呢?浙江大学的王山水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新质生产力是“量变到质变的产业突变”。通过回顾四次科技革命和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王山水向大家说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契机。而我国芯片靶材和临床机器人的应用,恰好印证了他说的那句话,正是“各行各业的痛点才催生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来自浙江大学的邓惠文站在国际关系的角度,向大家说明了“一带一路”政策是如何惠及世界的。面对外国同学的质疑,邓惠文告诉他们,一带一路“不是strategy(战略),而是initiative(倡议)”。不管是修建中老铁路,还是传播菌草技术,中国向来都会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权。
诵读抗战家书
重温富阳本土红色记忆
在第二环节“书香富阳·社科有卷”分享会中,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王庆泽和浙江大学的邓惠文分别朗读了左权将军和抗大青年韩雅兰的家书,现场还观看了《烽火家书|孙晓梅:为理想斗争到底》专题片。两位宣讲员饱含深情的诵读,与孙晓梅烈士家书专题片所传递的真挚情感相互交融,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学生们,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富阳区融媒体中心人文和深度部主任何芳芳为大家介绍了孙晓梅烈士的生平。作为一名那个时代标准的“世家名媛”,孙晓梅却不走寻常路。“她积极阅读进步书刊,联络爱国教师和进步青年,寻求抗日救国道路。”何芳芳表示:“今天,我们身处盛世,不敢忘也不能忘了先烈付出的鲜血与生命!”
东洲街道知联分会副会长陆人淼为大家讲述了发生在富阳本地的抗日事迹——东洲保卫战,同时分享了这次战役中牺牲的年仅18岁的青年烈士——王晋藩留下的一封家书和一张照片的故事。陆人淼表示:“欢迎大家有机会来东洲看看,走近这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歌可泣的历史。”
高一新生何俊峰在活动中深受触动。他说,先烈的家书,纸短情长,尽显家国情怀与英勇无畏,这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送给我们最好的“开学第一课”。耿梦想同学说:“分享会让我在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故事中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抗战家书》的字里行间触摸到先烈的赤诚,作为富阳学子,我会把这份家国情怀化作学习动力,以青春之力担时代之责。”
本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区教育局主办,彩虹人生青年理论宣讲工作室承办,富阳区实验中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