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宗晓 摄影 朱啸尘)6月13—1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打造的“浙里·乡村talk”集训活动在嘉兴桐乡开课,来自浙江华达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环保工程师徐静静,分享了20年前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面对面交流的往事。
2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富阳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彻底拔除两岸烟囱,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以深层次的产业转型推动全方位的生态转型,实现“一江清水送杭城”。
“总书记鼓励我多为富阳的碧水蓝天作贡献”
2005年9月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溯江而上,先后考察钱塘江、富春江、兰江、衢江的水环境整治情况。在富阳春江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现场,作为污水处理技术员的徐静静,全程陪同考察并作现场介绍。
徐静静清楚地记得,当习近平同志得知她是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后,特别鼓励她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多为富阳的碧水蓝天作贡献。
20年来,尽管徐静静工作单位有所变化,但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战在环境治理一线。“想想当时的环境,再看看现在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环保从业人员,心里还是挺骄傲的。这里也有我的一点点贡献,有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徐静静表示,亲历了富阳造纸产业的繁荣,也见证了杭州富春湾新城的蜕变,未来还将参与新城建设,她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痛下决心,“美丽富阳不要黑色GDP”
徐静静的经历,是富阳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的生动缩影。
造纸,曾经是富阳的重要标签。富阳是造纸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白板纸生产基地。“一张富阳纸,十万从业者”,鼎盛时期,富阳有近500家造纸厂,造纸产业产值、税收曾占据财政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然而,造纸与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与造纸企业相伴的日子里,大源镇蒋家村村民很遗憾,“儿时清澈可见游鱼活虾的大源溪,被染成了五颜六色”;灵桥镇董家桥村村民抱怨说,“临溪窗户一打开,一股臭气直冲脑门”;春江街道华共村村民很苦恼,“家里总覆着一层薄薄的烟灰”。后来,造纸企业的气味扩散到杭新景高速上,成为富阳最不想要的“地理标识”;大源溪水流入富春江时,形成了黑黄分明的界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显而易见,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美丽富阳不要黑色GDP”,越来越多的富阳人呼吁全面整治造纸产业。
壮士断腕,从“去产能”到“去产业”
产业转型的“阵痛”,富阳或许最有发言权。
从2005年起,富阳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先后实施六轮造纸行业整治行动。至2016年,富阳累计投入123亿元,组建4家航母型集团,造纸企业缩减至100余家;兴建5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4家热电厂,实现联片供热、统一供气、集中治污。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富阳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心血,整治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纯粹面源污染上的治理,已经不能适应富阳人民对于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不能适应跻身都市发展“跑道”后的富阳对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016年,富阳区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产业转型向东看、生态建设向西看、城市发展向南看”,推进产业业态、城乡形态、环境生态、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全面转型。2017年11月召开的江南新城(现已更名为杭州富春湾新城)建设誓师大会,吹响了“挺进江南、拥江发展”的冲锋号,立下“壮士断腕”的决心,富阳造纸产业转型由“去产能”向“去产业”转段。
2021年1月31日,随着红白相间的冷却塔停止运行,曾经为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的富春环保正式停产。这意味着,历时15年的富阳造纸产业转型腾退画上句号。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