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晓露 王群芳 陈杰 通讯员 张利琴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我们迎来“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的温暖时刻!由区卫健局、区医护协会、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聚焦护士群体在健康科普领域的创新实践。
镜头内外的他们藏着这样的反差萌:病房中,他们严谨专注,时刻关注患者的细微变化;镜头前,他们变身活力满满的健康“主播”,或用幽默段子讲解养生知识,或通过情景演绎演示急救步骤,生动有趣的科普方式让严肃的医学知识“活”了起来。而镜头之外,为了打磨一个科普视频,他们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排练、修改脚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此次活动中,更有“心愿直通车”关爱行动。活动启动仅一周,便收到各医疗机构护士提交的700余条心愿,内容涵盖职业培训、工作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区医护协会从中选出50余条具有代表性的心愿,联动各方资源全力推动落实。目前,大部分心愿已达成。今日本报也将聚焦其中5个典型心愿,展现护士群体的真实诉求与暖心回应,助力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这个护士节,让我们一同走进护士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故事,为这群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点赞!
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碳水刺客退退退》
演员:张芳英 张金晶
拍摄:张芳英 张金晶
剪辑:张金晶
在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有这样两位“宝藏”护士——张芳英与张金晶。作为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是她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天都在与患者的疑问“过招”,比如“糖尿病人怎么吃”等等。面对反复宣教却总被遗忘的问题,她们另辟蹊径,选择用视频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
张芳英回忆道:“患者的全流程管理很重要,出院患者的健康延续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五六年前我们想到建微信群方便大家日常交流。从最初的1个群发展到现在,算下来差不多有2000名患者在我们的管理范围内。我们在群内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碰到被提问的高频问题,就想着是不是能用制作视频宣教的方式来科普知识。”这也是拍摄这个短视频的初衷。“虽然画面粗糙,但胜在实用。”张芳英笑着说。
23年工龄的她感慨道:“以前工作主要是护理患者,随着护理专业化的发展,专科护士出现,这也是护理事业的进步,之前的宣教以口头宣教为主,形式传统,现在时代改变,多元化教育也是职责所在。”从之前的面对面,到建“糖友群”,再到现在短视频制作,她们不断摸索宣教形式,科普视频也从1.0版本迭代升级到3.0版本。在医院内分泌科加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后,视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秉持着MMC“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的诊疗新模式,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内容呈现,都愈发流畅自然。
后续她们还计划将肥胖等热门话题做成一系列视频,通过“糖友群”或其他平台进行宣教。
谈及视频创作过程,张芳英介绍:“我们的团队人员少,孙丽琴主任给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我们的科内专家偶尔也会客串。一般是我们相互拍,轮流出镜。后期剪辑工作主要由金晶负责,她付出的更多一些。”拍摄地点“就地取材”,需要时迅速开启拍摄工作,效率极高。她们用一部手机、一份热情,创作出《碳水刺客退退退》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在患者群体中收获了广泛好评,也让健康知识以更轻松的方式走进患者生活 。
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菇勇者的美丽陷阱》
总指导:夏菲
演员:张恒琰 周灵芝 汪璐玮
高钰哲 邵顺宏
拍摄:李洪涛
剪辑:李洪涛
在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活跃着一支由10名男护士组成的特别队伍。其中4位男护士携手合作,以别出心裁的方式,为山区居民带来了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李洪涛是此次科普视频创作的核心人物。作为同事眼中多才多艺的“全能型”男护士,他一人包揽了脚本撰写、拍摄与剪辑工作。李洪涛说:“在急诊室,每天接触的案例五花八门。新登龙羊片区地处山区,老百姓常在山上劳作,蛇咬伤、误服有毒草药和蘑菇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网上关于毒蘑菇的话题也很火,所以我们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做一期科普视频。”
除了专业能力,李洪涛还是个“生活艺术家”。“做美食、拍视频算是我的爱好,一开始就是想记录生活,每次做甜点、菜品都会发抖音,同事们看到了就会给我点赞,也知道我有这手艺,所以这次拍摄重任就落在我身上了。”在他看来,与“90后”同事合作是件特别有趣的事,“我们凑在一起就很好玩,整个创作过程大家都很享受。”
为了让视频更具吸引力,李洪涛参考了许多热门网络视频,精心设计拍摄框架。道具准备阶段,他更是亲力亲为:“蘑菇头套网上只买到一个,其他的我们只能自己改造,在帽子外面贴上颜色鲜艳的纸,模拟那些色彩艳丽的毒蘑菇。”
由于急诊室工作繁忙,团队只能利用休息时间拍摄。“那天辛苦两位下夜班的同事,直接从岗位上赶来拍摄。”李洪涛说道。而拍摄时,他又展现出专业的一面,用手机与相机设置双机位,并借鉴电视剧的运镜手法,通过远景、近景切换,提升视频的质感。
男护士张恒琰在视频中扮演误食毒蘑菇的“菇勇者”。“当时接到拍摄邀请,我一口就答应了。不过回看视频时,觉得自己的表演有些浮夸。”张恒琰略带羞涩地笑道。尽管他对自己的表现不够满意,但他充满张力的表演却收获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作为去年刚入职的“新人”,张恒琰为能在护士节贡献力量感到十分荣幸,“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的演技,我还想继续参与拍摄,做更多大家爱看的科普视频。”
富阳区中医院
《“姜”爱进行到底》
总指导:章月燕
演员:方圆 徐建芳 叶孝平
拍摄:童晖
剪辑:张书怡
谈及创作的出发点,该院护理部副主任徐建芳介绍道:“传统的说教式科普往往让人感到枯燥,而生姜和干姜在百姓生活中虽常见,但大家对与之相关的健康知识却了解有限。所以,我们希望制作一期既幽默风趣又富含干货的科普视频。”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护理部便开始精心挑选团队成员。徐建芳说:“护理部派出了我、叶孝平和张书怡,还邀请了心血管内科护士方圆。方圆形象好、亲和力强,便与我一同担任主演。手术室护士童晖擅长拍摄,平时经常为孩子制作视频,经验丰富,也加入了。”团队成员各具专长,为视频拍摄提供了有力保障。
视频制作过程中,脚本打磨是关键环节。徐建芳与张书怡花费了大约一周时间,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之后,便是准备各类道具。“姜是核心道具,生姜从家里找来,干姜则从中药房借来。我们还从网上购置了护甲、旗头等特殊装备,希望用这些增强视频的记忆点。”徐建芳还穿上过年时购买的新中式服装,助力营造更好的拍摄氛围。不过,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就拿用生姜煮酒那段科普来说,怎么拍都不尽如人意,感觉很死板。我们接连拍摄了三个版本,才终于达到满意的效果。”
拍摄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徐建芳回忆道:“拍摄那天,方圆正好要上班,我们原本预计一小时就能完成,没想到她的戏整整拍摄了半天,只好让科室护士长临时代替她上班。”
作为护理研究生,张书怡在视频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她逻辑思维好,节奏感强,在视频剪辑上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她觉得,医院的氛围特别包容,团队成员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优势,这种相互肯定的环境让创作充满了动力。
尽管过程中面临着拍摄技术、演员表现力等诸多挑战,团队成员们依旧热情高涨。徐建芳坦言:“拍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学到了很多中医知识。未来,我们还计划围绕肥胖等健康话题继续创作,希望借助短视频,让更多科学知识走进百姓的生活。”
富阳中医骨伤医院
《步步惊心 防跌攻略》
总指导:许秋群
演员:李梦英 金彩平 朱蓉
颜青青 金仪纯 孙珠
拍摄:徐鑫峰
剪辑:金晓萍
“这个视频拍摄于2023年,凝聚着重症监护室、手足外科、内科病区三个护士团队的心血与智慧。”脊柱微创病区兼内科病区护士长李梦英介绍道:“当时是为了参加市护理学会组织的科普视频比赛,考虑到各科室人手都紧张,便决定三个科室一同合作,既解决人手问题,又能体现集体智慧。”然而,拍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选题就成了摆在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给的题是慢病管理方面的内容,但我们医院最大特色是骨科,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预防等慢病不那么契合。”手足外科护士长金彩平回忆起选题时的困境,语气中仍带着当时的纠结。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反复商量,大家决定从医院特色入手,“我们医院骨科患者最多,防跌倒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所以结合日常工作,我们拍了这样一个防跌倒的视频。”
跌倒的患者中,老年群体最为常见。为了让科普更生动形象,在视频中,护士们纷纷扮成爱跳爱动的老奶奶。“整个拍摄很顺利,想好剧本、场景后,我们就分了两个半天拍摄,完全没有彩排,一上场就进入状态。”金彩平说起拍摄过程,满是自豪,“就是后期补了八段锦、手指操等画面。”李梦英也忍不住开玩笑说,“我们护士都是被耽误的演员。”如今,随着短视频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护士们积极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宣传重担,在镜头前展现专业知识时也愈发得心应手。
对于护士这一转变,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朱蓉则表示:“在护士的日常工作中,健康宣教、健康科普越来越多。特别是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它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可以说‘只要护士在上班,就一直在宣教中,没有停歇的时候’。”当下,大众“治未病、防未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健康科普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她说:“大家喜欢看轻松幽默、干货满满的科普视频,我们护士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尽量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健康科普服务。”
富阳区妇幼保健院
《关爱女性 向幸福出发》
演员:吕燕萍 张晓娅 方露敏
夏元旦 葛宝琴
拍摄:吕燕萍 张晓娅
剪辑:吕燕萍
区妇保院妇科一病区护士长吕燕萍透露,视频素材早在去年3月便已拍摄,直至今年3月才完成剪辑,“这主要是为了配合科室更好地开展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治,引导更多女性重视盆底肌问题”。
吕燕萍深知盆底肌松弛在女性群体中较为普遍,“我身边就有不少例子,我母亲因盆底肌松弛,不敢承担重体力劳动;同事也深受其扰,不敢开怀大笑,更不敢进行跳跃、爬山等活动,稍一用力就会漏尿”。这些看似细微的病症,却给女性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困扰。考虑到这一点,她下定决心制作一期科普视频,尤其希望能让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农村妇女了解相关知识,助力轻度盆底肌松弛患者通过锻炼改善状况,摆脱生活中的尴尬。
平日里热爱摄影的吕燕萍,主动挑起了导演的大梁,负责脚本撰写与拍摄工作。谈及对摄影的热爱,她表示这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家中姐妹一有空就外出拍照,她常充当“摄影师”,久而久之积累了不少经验。“出嫁时,母亲送我一台相机作为嫁妆,希望我用它记录新生活。”
在同事眼中,吕燕萍是个十足热爱生活的人,运动、摄影、美食都是她的心头好。她自己也坦言,这些爱好是排解工作负面情绪的良方。“尤其是摄影,在捕捉生活之美的过程中,能让人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份对生活的热忱,也自然延伸到了工作之中。
确定视频框架后,吕燕萍邀请年轻护士方露敏等人出镜。起初,方露敏因缺乏拍摄经验而心存顾虑,在吕燕萍的鼓励下,终于鼓足勇气迈出第一步。“她其实很有镜头感。”得到吕燕萍的夸赞,方露敏表示下次拍摄更有底气了。
“护士群体学习能力出众,无论是钻研专业技能,还是紧跟时代潮流,都能迅速适应。”吕燕萍认为,护理工作与科普视频拍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只要规划得当,便能高效推进,而且拍摄视频也是一种学习,二者相互促进。“如今患者对传统文字类宣教内容兴趣寥寥,科普视频这种直观的形式反而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这也是护理工作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
《守护记忆的灯塔》
演员:钱恩临 马晓敏
拍摄:夏伟钢
剪辑:张文文 司丽君 李洋菲
区三院老年精神二科护士长张文文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她说,她其实很早便萌生了拍摄科普视频的想法,“现在老龄化逐年递增,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来治疗的患者都是中晚期,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特别想做一个科普视频,把早期、中期、晚期的症状通过表演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能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这也是我们最想向大众呼吁的事” 。
科普视频中的桥段皆源于真实工作场景。她分享道:“很多患者一来就说‘我的东西被人偷了’,或者‘老伴外面有人’,其实这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中后期,出现了被窃妄想、嫉妒妄想等症状,这对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家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历。”
团队成员虽来自不同科室,除老年精神科外,还有临床心理科同事参与,但大家日常都频繁接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对患者发病后的言行举止十分熟悉。这也使得演员钱恩临、马晓敏在视频中的表演极为逼真。“虽然我提前准备了脚本,规划好了每个阶段拍摄的大致内容,但演员在视频里的对话全部都是临场发挥的。”她的言语间满是对团队成员的认可。
此次科普视频制作,对张文文自己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她说:“以前剪辑过短视频,但相对简单,这次要求更高,很多技术我都不会。”她只能边查百度、小红书边剪辑。尽管利用休息时间制作视频十分辛苦,但看到大家对视频的积极反馈,她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从这几年的趋势看,大家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识逐渐在提高。以前来治疗的都是长期住院的患者,现在有些是短期治疗的,说明早期发现的群体增多了,这也证明我们的宣传、科普还是很有作用的。”
有了这次的试水,让她对今后有了更多想法。“接下去,我们还想针对老年群体噎食、跌倒等问题拍摄科普视频,希望能给老人及其家属、陪护等群体普及相关知识,这样也能稍稍缓解护士反复宣教的工作量。”
富春社卫中心
《“胰”鸣惊人》
演员:何雯 王燕
拍摄:郑周芽
剪辑:郑周芽
富春社卫中心输液室护士何雯介绍,一开始的视频脚本和实际工作有些脱节,所以她们决定从自己身边的案例进行取材。何雯先是想到了自己的外婆,“我外婆也是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的针头都歪了,还舍不得扔,而这样的患者太常见了,我们就想通过这个角度,给大家科普正确使用胰岛素的知识”。
按照脚本规划,视频需要一人本色出演,一人扮演患有糖尿病的老奶奶。何雯坦言:“老奶奶这个角色特别考验演技,原本定的护士一直找不到感觉。”就在大家有些发愁时,护士王燕展现出了表演的天赋。“王燕当时在旁边帮忙配旁白,看同事进入不了状态,她就现场示范起来。那神态、那动作,简直绝了!我们当即决定,把这个重要角色交给她。”何雯满脸佩服,“王燕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全能选手’,操作比赛、技能比赛总能拿奖,没想到表演也这么厉害。”更巧的是,王燕家正好有假头套、衣服这些道具,这让拍摄顺利了许多。
视频中,面对因随意注射胰岛素剂量导致低血糖晕倒的“老奶奶”,何雯将关键知识娓娓道来“这支是门冬胰岛素,规定要饭前5到10分钟打”“用胰岛素针有妙招,笔转一次响一下就是一个单位”“针头钝,打着疼,剂量也不准。一不小心,可能还会断在身体里”。每一句话都直指打胰岛素时的常见误区,清晰易懂。
而视频的拍摄与剪辑重任,则落在了郑周芽肩上。何雯说:“郑周芽在拍摄方面是把好手,她平时就爱给孩子拍视频记录生活,现在还运营着小红书账号,推广科室小儿推拿项目,特别有想法。在单位,只要有拍摄需求,大家都会想到她。”
新登社卫中心
《走出高血压认知误区》
演员:傅剑宏 杜富云 冼连施
拍摄:杜富云 冼连施
剪辑:冼连施
在新登社卫中心,“70后”傅剑宏、“80后”杜富云、“90后”冼连施三位医护人员临时组队,开启了新登方言版科普视频的创作之路,用亲切的乡音传递健康知识。
1973年出生的傅剑宏,是一位有着30多年护理经验的资深护士。尽管临近退休,她对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谈及此次拍摄,傅剑宏感慨道:“原本主演是我和另一波人,但非常不巧,刚好她们外出了,只能临时让我们三个组队。”作为首次参与科普视频拍摄的“新人”,她直言:“我只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
傅剑宏不仅是此次拍摄的主演之一,还承担了脚本设计的重任。她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许多高血压患者存在认知误区:“有些病人觉得药没了,停几天没关系;还有人根据自己感觉调整药量,头晕了以为血压高就多吃,头不晕就少吃。甚至有人认为每天干活那么累,不需要再锻炼了。但主动锻炼和日常干活,完全不是一回事。”基于这些,傅剑宏和团队商量后,决定聚焦高血压群体,打造一系列科普视频,希望能系统地纠正这些错误认知。
在确定主题后,傅剑宏邀请了新登本地人杜富云加入拍摄。杜富云介绍道:“来新登社卫中心就诊的患者,90%以上都是本地人,且5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大家习惯用方言交流,这样不仅听得懂,还更有亲切感。所以我们选择用新登方言拍摄,这对咱们这片地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尽管傅剑宏是富阳人,但在新登工作多年,说起新登方言已是毫无违和感。
“90后”公卫医生冼连施则展现出了多面手的能力,她既是演员,又扛起了视频剪辑的重任。冼连施表示:“我大学学的是预防医学,经常拍摄、剪辑科普视频,所以这次能发挥所长,感觉很有意义。”
区三院
心愿直通车
区卫健局
心愿内容:
为促进护理学科持续发展,建议上级部门能构建系统性、多维度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前沿护理技术传授和跨机构护理经验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护理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心愿故事及回音:
近年来,区卫健局始终将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建立了规范、完善的护士培养体系,通过为期一至两年的规范化轮岗培训,帮助新人快速适应临床需求。同时,每年选派优秀护理骨干前往省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重点提升护理专科技能。
此外,为积极响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培养,还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专科护士发展机制,深化专科护理内涵,促进专科护理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已培养专科护士143名,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专业特长,解决临床疑难的护理问题;区属医院开设了12个由专业护士坐诊的专科护理门诊。
未来,富阳区将继续优化培养体系,为打造“健康富阳”提供更坚实的护理人才保障。
心愿内容:
希望科室内能添置微波炉和小冰箱,便于因工作错过饭点的同事热饭和哺乳期的备奶妈妈储奶。
心愿故事及回音:
章劲书是区三院临床心理科的护士,因为接触的病患以青少年居多,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安抚病患情绪,错过饭点是常事,即使有同事帮忙从食堂打包了饭菜,等处理好工作,饭菜也已经凉透,只能凑合着吃了。此外,作为二胎妈妈,章劲书深知哺乳期妈妈的不易,不少哺乳期同事备奶后因没有储存母乳的地方,只能趁午休时间匆匆回家,一来一回也没了午休时间。
章劲书希望科室能添置微波炉和小冰箱的心愿,反映了护士们共同的需求。“很多护士忙碌半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看着让人心疼。”护士长刘方媛说,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科室里10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8位已为人母,还有人正处于哺乳期。因此,增设微波炉和小冰箱,既是对员工的关怀,也是科室实际需求。
医院得知这一心愿后,迅速行动,为临床心理科增设了冰箱和微波炉,并将逐步在全院推广,为医护工作者创造更贴心、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护士们纷纷表示,现在热饭和储奶不再是难题,大家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也感受到了医院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支持。
护理部主任吴丹群介绍,医院专门设置了心愿收集渠道,定期收集并研判医护人员的心愿,尽力去实现每一个合理且可行的愿望,让医护人员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怀与支持。
区中医院
心愿内容:
建立护士服与护士鞋的定期发放机制,使护理团队始终以整洁专业的形象示人,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良好风貌,提升就医体验。
心愿故事及回音:
在护士节来临之际,区中医院的护士希望医院能定期发放护士服、护士鞋。而中医院此前便已计划借护士节的契机,为护士更换新的护士服与护士鞋。护士的心愿与医院的关怀举措相互呼应,这场双向奔赴为“心愿直通车”活动更增温情与暖意。
此前中医院一般在护士入职时发放两套冬装、两套夏装,破损后需要以科室的名义补领。2024年护士节,中医院发放了一批新护士服,面料更挺括、舒适,获得护士们的一致好评。
护理部主任章月燕表示:“随着医院护理队伍的壮大,各科室实际状况不尽相同,建立完善的服装发放机制,既是护士的心愿,也是医院规范管理的举措。”
在新款护士服的设计上,中医院充分征求护士意见,增大臀围弧度、调整下摆长度等,一切以护士临床需求为准,并初步计划2-3年发放一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士每天的步数都超1万,舒适的鞋至关重要。此次护士节,中医院也将发放新款护士鞋。新鞋对护士更加“友好”:加长的鞋舌能有效避免职业暴露,鞋底缓震气垫能减少关节慢性损伤,鞋面也更耐磨、耐脏。中医院已将护士鞋纳入日常采购通道,护士长可自主根据科室需求评估、更换。
中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羊馥华表示,后续,医院将结合工作满意度调查,持续收集意见,进一步优化相关细节,让护士们能更安心、舒适地为患者服务。
富春社卫中心
心愿内容:
落实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如增加防针刺伤型注射器、防护面罩,以及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等;建议为社区护士增加防针刺伤型注射器、急救包等安全防护用品,保障我们在居家访视中的安全。
心愿故事及回音:
在“心愿直通车”活动中,富春社卫中心护士郑周芽与陈佳佳共同提出的心愿,道出了众多护士的心声。
郑周芽提议增加防针刺伤型注射器、为护士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这源于她的亲身经历。“有次给患者打针,打完针患者突然转身,针头直接扎向了我。”尽管此类情况不多,但针刺伤是护士职业最主要的职业暴露风险。即便自己已有乙肝抗体,她仍希望为同行争取保障,减少意外发生。
陈佳佳关注的是社区护士上门服务难题。辖区行动不便的患者常请护士上门打针,昏暗的环境影响扎针操作,若是访视包中有应急手电筒,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就是护士独自上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自卫喷射器则能给她们带来更多安全感。
富春社卫中心护士长袁根娣将这些心愿反映给中心领导后,得到大力支持。接下去,中心将为每个站点的访视包中配备防针刺伤型注射器、手电筒和自卫喷射器等,目前这些物品正在采购中;为所有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护士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已在进一步推进落实中。
“这些心愿虽小,中心领导却全力实现,我们心里特别温暖。”袁根娣感慨道。
区妇幼保健院
心愿内容:
护士节当周,取消任何形式的考核、检查、培训,给护士减压,让她们能够轻松快乐过节;随着护理梯队的年轻化,除工作外,护理群体中对摄影、唱歌等感兴趣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希望可以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大家业余生活。
心愿故事及回音:
在“心愿直通车”活动中,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结合各科室需求,为院内护士制定了一系列解压活动。
妇科一区提议,护士节当周取消任何形式的考核、检查、培训。与其他职业相比,医护工作要面临生命直接相关的责任压力、高风险与高暴露的工作环境,因此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每年年初,医院会制定全年的培训、考核、专项质控检查等计划,今年护士节这周原计划专项检查内容是“分级护理”项目。应护士要求,护理部决定取消当周检查。该科室主管护师钱燕琴说:“其实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很认真负责的,但为了在检查时表现得更好,难免会有些心理压力。这次护士节质控检查取消后,心理上自然轻松了一些,感觉自己小小的愿望被看到了,很开心。”
新生儿科提议组织符合当下年轻护士感兴趣的活动或培训。该科室护士长何青说:“我们科室共22人,基本都在35岁以下,比较年轻。工作之外,大家对唱歌、摄影、美妆等都很感兴趣。而且新生儿科比较特殊,属于封闭管理的科室,护士们平时与其他科室交流较少,希望多开展兴趣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目前,区妇幼保健院已在2号楼5楼开设健身活动室,放置跑步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设备,为全院职工提供打球、跑步等运动。接下来还计划开设更多趣味课程,满足大家需求。
此外,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还在护士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减压活动:各科室结合体重管理、心理健康等主题拍摄短视频;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减压讲座;组织趣味游戏放松身心;节日当天还为护理人员准备了暖心礼物等。护理部主任林彩霞说:“我们在策划护士节活动时,紧紧围绕‘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的主题,真正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希望大家劳逸结合,在紧张工作之余更好地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