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思文 摄影 朱啸尘 蒋侃 通讯员 葛立杰 韩潇涵 季慧
昨日上午,“卢正浩杯”杭州市第六届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暨2025拔山开茶季在富春街道拔山村启幕。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京华,共青团杭州市委副书记阮伟哲,区领导羊献民、俞小康出席。
以茶兴产,以茶促旅,以茶富民
拔山高峰争春早,茶绿千山迎四方。眼下,正是春茶采收的好时节,富春街道拔山村的万亩茶园里,一株株茶树正吐露鲜绿的新芽,散发着阵阵清香。随着2025拔山开茶季的启动,拔山高峰龙井茶已正式进入采摘季。
拔山村是浙江省著名茶村,拥有杭州面积最大的万亩山地茶园,以种植龙井茶系为主;拔山茶光滑绿润,香气清高,味甘醇厚,品质与西湖龙井相媲美,而平均开摘期要比西湖龙井早3至5天。因此,拔山高峰茶被称为杭州地区“第一锅春茶”。
近年来,“拔山高峰”声名远扬,全村茶叶年销售量30万公斤,销售额近1.2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浙江省农产品电商村等,拔山茶叶市场的年交易额更是突破3亿元。
今年开茶季更是聚焦茶产业发展,以茶兴产,以茶促旅,以茶富民。仪式上,富阳农商银行党委与拔山村党委进行党建联建签约仪式,同时向拔山村茶农、茶商提供2亿元的综合授信,进一步支持拔山茶产业发展。
与开茶季同步进行的是“卢正浩杯”杭州市第六届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来自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的32位炒茶高手比拼手工炒茶技艺,评出了“2025杭州市十大龙井茶炒制能手”和6名“青年龙井茶优秀炒制能手”。
此外,本次比赛由杭州正浩富梅茶叶有限公司冠名赞助。现场还进行了杭州正浩富梅茶叶有限公司的“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授牌,“正浩富梅”成为富阳区首家茶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2018年,“正浩富梅”建立了一个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全自动一体化的科技型龙井茶叶制作企业。这些年来,通过“企业+合作社”模式,“正浩富梅”联动了周边6个区县(市)5000多户茶农。
“2023年开始,我们作为富阳茶产业的‘链主’企业,用8个月建成标准化体系,把控从种植到溯源的每个环节,获评‘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杭州正浩富梅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江梅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用好富阳66.43%森林覆盖率孕育的茶区小气候,未来三年,让富阳龙井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翻一番”。
引聚青年在乡创业,走好茶文旅融合发展路
得益于彩虹快速路和绕城西复线的建设,这些年,从杭州往来拔山越来越方便。如今的拔山,不仅是茶山,更是创业热土。这里集聚了一批入乡返乡在乡创业的青年,涌现出咖啡馆、民宿、新式茶饮等多元业态,不仅助力拔山高峰茶的品牌建设,还带动了全村茶文旅融合发展。
活动仪式上,拔山村新业态代表——胜沐堂主理人马裕楠、“半天小院”咖啡馆娴一、“拔山递一杯”主理人李文婷等人上台进行访谈。
95后姑娘马裕楠在拔山这片“热土”开启了“茶+N”计划,对茶叶生产加工场地和茶园茶树管理的整改升级后,带动周边茶农一起发展茶经济。
美术生娴一在拔山村茶山脚下将一间普通农房改造成雅致的“半天小院”咖啡馆,沉浸式的休闲场所,已经积累了一大波粉丝。
村里的知名茶企杭州浙龙茶业有限公司,去年开出了拔山第三家精品民宿——宋韵山舍。民宿依山而筑,葱郁茶园环绕。民宿内是浓郁的宋代美学风,流水景观、翠竹松柏,一步一景,曲径通幽。
华宇航和李文婷这对返乡创业的青年夫妇,专注于手工龙井炒制和红茶加工技艺,创建了“拔山递一杯”品牌,通过短视频宣传和直播带货,推广拔山文旅。
今年,拔山还新开了一家“喜妹妹”手工糕点铺,老板娘周小惠在做米糕、团子、寿饼等糕点时,还研究龙井米糕,龙井茶酥等春茶特色美食。
除了不断丰富的文旅业态,等到春茶采摘结束,拔山将进入“晚樱季”。去年“间株樱花间株茶”盛景火遍全网。山间盛开的晚樱和茶园景观,吸引了省内外大量游客前来登山赏樱,这片原本静谧的茶园,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为保障游玩体验,拔山村已经在山脚下新建了公厕,登山道的石板路也进行了修补。”拔山村党委书记张培仁说:“这个春天,不妨到拔山感受这里的茶园美景和独特的茶文化。在这里,你不仅能品尝到鲜美的春茶,还能体验别样的乡村风情”。
启动仪式上,拔山村还特别聘请了富阳区新联会富春分会秘书长徐康儿等5位文旅推荐官,他们将积极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记录茶山四季,讲述拔山故事,全方位助力拔山品牌打造与产业升级。尤其是徐康儿将利用新联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桥梁纽带,将更多年轻力量带到拔山村。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富春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表示,在“双一流”工程的战略引领下,街道以“五大攀高争一流”的奋进姿态,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大赛汇聚全市30余位炒茶工匠同台竞技,既弘扬工匠精神,更彰显攀高争先的实干品格。同期举办的百人喊山祈茶、茶文化展演、文旅市集等活动,将深度融合茶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为打造“茶文旅共富”新名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