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媛娇 骆晓飞 通讯员 江汝男
在三月温暖的春风里,我们迎来了学雷锋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承载着奉献与爱心的传承。在这片充满温情的富春大地,有无数的“雷锋”正在默默付出,我们身边的“雷锋”用爱驱赶阴霾,让阳光普照大地。
今天我们关注两支公益团队,他们是无数志愿者的缩影。一支团队翻山越岭,走进困境儿童与孤寡老人的生活,用陪伴和关怀点燃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另一支扎根社区,从环保行动入手,再到开展助老项目,让公益的力量在点滴中循环延续。他们的每一次付出,每一个善举,或许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值得我们去聆听、去感受。
益路同行:“妈妈”式的关爱伴困境儿童成长
上周末,富阳区益路同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又一次踏上了关爱困境儿童的旅程。这一次,他们来到陈泽鑫小朋友的家中,给他带去了学习辅导和温暖的陪伴。
陪伴孤寡老人和困境儿童、青少年
富阳区益路同行公益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由23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组成。多年来,该组织始终秉持“守护天使,情暖夕阳”的宗旨,活跃在公益一线,目前骨干志愿者已经发展到31位,而平时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有200多位。益路同行公益组织曾荣获富阳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山水社区“最美公益组织”等诸多荣誉。
“我们的项目名称‘守护天使’,去陪伴孤寡老人和困境儿童、青少年,用志愿者的热诚给予他们亲人般的关爱。”徐晓燕是这个公益组织的发起人也是主要负责人。她介绍说,益路同行关注“一老一小”,主要致力于为富阳区困境儿童、青少年以及孤寡老人提供关爱与帮扶。“十多年来,我们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与蜕变,也积累了丰富的陪伴经验。”徐晓燕说,他们这批志愿者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开展这类陪护的志愿活动,当时关注较多的是乡镇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随着志愿活动开展的常规化以及加入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就正式成立了益路同行公益组织,同时入驻团区委管理的志愿服务阵地——富阳区志愿者之家的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团区委组织青少年困难帮扶活动。
十多年来,志愿者们不辞辛劳,穿梭于湖源、上官、洞桥、万市、渔山等地,每个周末都会有几名志愿者结伴为孤寡老人和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与希望。
陈泽鑫就是他们守护的一名12岁小男孩。家庭条件艰苦的他,从小只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生活没有压垮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在他眼中,知识就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即便生活艰难,也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益路同行公益组织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于2023年走进他的生活,为他的成长助力。从此,每月一次的走访雷打不动,无论刮风下雨,志愿者们都会如期而至。
走访时,志愿者们为陈泽鑫准备了作文和数学辅导课程。志愿者鼓励他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教他朗读作文,帮他纠正错别字和错误语法。小志愿者们也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孩子们独特的交流方式,帮助陈泽鑫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在整个辅导过程中,陈泽鑫表现得非常积极,仔细听讲、积极提问,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志愿者们既心疼又欣慰。他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曾多次写下感谢信,质朴的文字里满是对志愿者叔叔阿姨们的感激:“亲爱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来帮我学习,对我的关心。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温暖的故事数不胜数
在益路同行公益组织里,温暖的故事数不胜数,骨干志愿者张开余的事迹更是令人动容。
张开余本是富生电器的销售人员,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工作十分忙碌,经常出差,每周仅有周日一天休息。即便如此,从2017年8月开始,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在周日带上孩子投身公益活动,还是“守护天使”项目的负责人之一。然而,2022年6月12日,他在洞桥万市活动结束返程途中遭遇特大车祸,右半边脑袋与身体严重受损,行动变得不便。可在近三年艰难的康复过程中,他心中依然牵挂着那些孩子,从未停止参与公益活动的脚步,每一次活动现场,都能看到他略显蹒跚却无比坚定的身影。
而徐晓燕更是身先士卒,在多年的帮扶过程中,她收获了一名乖巧的“女儿”。徐晓燕回忆说,初次见到欣悦时,她还是个三年级的小姑娘,眼神中充满自卑与无助,像一只受伤的小鹿,说话时总是低着头。
欣悦的家庭遭遇十分不幸,父亲因车祸成为半植物人,母亲不堪重负早早离开,年迈的爷爷奶奶只能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艰难维持家庭生计。这样的成长环境让欣悦内心充满痛苦和迷茫,在本该快乐无忧的年纪,却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益路同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得知欣悦的情况后,迅速向她伸出援手。徐晓燕更是给予欣悦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欣悦心中,徐晓燕就是她的“晓燕妈妈”。徐晓燕常去欣悦家中,陪她聊天、辅导功课,用温暖话语驱散她心中的阴霾。在“晓燕妈妈”的陪伴下,曾经自卑内向的欣悦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成绩也越来越好。如今,读初三的欣悦会开心地迎接志愿者,骄傲地展示优异成绩,遇到烦恼也会第一时间向“晓燕妈妈”倾诉。
截至目前,益路同行公益组织已帮助60多个孩子走出低谷,为上百户家庭带去温暖,发放1100多套新衣服,走过23万公里的山路。
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数字,是益路同行公益之路的坚实足迹,更是爱心的有力见证。益路同行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的善举,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他们用爱铺就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向社会传递着公益的力量,在新时代续写着雷锋精神的动人篇章,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鹿山社区“公益女团”:想把社区助老模式推广开来
住在高楼里,听到楼上的动静,大多数人会心烦,但对于72岁的骆荷英来说,却感觉到安心。骆荷英是鹿山社区现代文苑小区(肖邦)居民,在她楼上住着一位独居老人,89岁的丽娟阿姨,去年1月,她们完成结对,以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模式,实现“银龄互助”。像骆荷英这样的志愿者,现代文苑小区有10余名,共结对小区高龄老人20余名。
加入“耆乐融融 银龄互助”项目的低龄老人志愿者还有一个共同身份——小区环保角志愿者。现代文苑小区的环保角在富阳小有名气,每周四风雨无阻的垃圾回收,坚持了8年,环保角获得的收益有一部分投入到“银龄互助”中,环保角的公益也由此循环了起来。
一场“爱的循环”在延续
小区环保角的发起人是富阳画家宋群英,8年前,她在小区跳广场舞时认识了年纪稍长一些的几位姐姐,当时她把想在小区做垃圾回收的想法和姐姐们一说,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几个人说干就干,现代文苑小区的环保角就这样开始了。
环保角有15名固定志愿者,以女性志愿者为主,每周四晚上,志愿者会花两三个小时整理,每次大概能回收六七百千克垃圾,收益则在三百元左右。后来,鹿山社区和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社区环保角的志愿者共同创办了“公益女团”。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场爱的循环。”宋群英坦言,富阳是一个崇尚环保的城市,但现实生活中,物资浪费的情况仍然在发生,环保角的志愿者会在小区里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也会进行垃圾减量宣传。等到垃圾产生,回收再利用已经是最后一步了。如今,小区里已经有一个198人的环保群,群内成员都会自觉地把家里的垃圾分类打包好,每周四拿到环保角。
环保角创立之初,志愿者们总会听到不少质疑,有人会问:“你们是不是有工资的?”宋群英介绍,环保角一般回收的都是“低价值”垃圾,比如用过的纸杯、快餐盒、塑料袋等,像家里的纸箱子,不少居民会自行处理,但低价值垃圾,收废品的也可能“拒收”,而到环保角后,经过志愿者的清理,可以到环保企业再利用。
69岁的胡萍儿是“公益女团”的元老。她说,三年级的小孙女都成了环保宣导员,喝完的牛奶盒、路上的空瓶,都会洗净放好,周四晚上会有一大袋拿到环保角去。“我在做环保,小辈也跟上来了,我觉得很有意义。”胡萍儿是银行退休职工,还担任环保角的记账员,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
60岁的汪晓燕算是团队中相对比较年轻的志愿者,她说做环保这件事让他们获得了身心健康,虽然清洗、整理垃圾很脏很臭,但他们都知道保护自己,都会全副武装,每次整理完,都会出一身汗。“在这个过程中,我变成了女汉子。”志愿者也有“福利”,比如宋群英会教他们画画、插花等,生活丰富多彩。
这些年下来,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了不少,骆荷英很有感触,她说自己所在的楼栋,白天不会把垃圾放出来,到了晚上都会放在门口,因为他们都知道她会挨家挨户上门去拿。她说,不少居民逐渐知道,一个钉子都不能浪费。
试点“社区助老”,实现居民自治
现代文苑小区是富阳的老小区,老年人较多,宋群英关注到这点,便与鹿山社区达成“社区助老”试点合作。“环保角的志愿者中有不少低龄老人,对于结对高龄老人的想法,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宋群英说,老年人不一定要进养老院,社区互助养老会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鹿山社区党委副书记傅蓉蓉对这支“公益女团”赞不绝口。她说,因为有这支团队,小区逐渐实现自治。她举例去年在现代文苑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因为浇筑道路,导致出行不便,“公益女团”成员主动站出来值班,为小区出行“护航”。面对居民之间的矛盾,社区介入效果不佳,这支团队凭借在小区的口碑,往往能有效化解矛盾。
傅蓉蓉介绍,“耆乐融融 银龄互助”是去年1月正式启动的,当时就有10位低龄老人志愿者加入。她们结对一名或多名高龄老人,固定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五举办活动,结对老人会被邀请聚在一起,举办插花、做点心等各类活动,若天气不好,志愿者则会带上礼物上门慰问老人。“这些活动资金和礼品费用都来自环保角收益。”她说,这样一来,公益就循环了起来。
骆荷英、胡萍儿、汪晓燕都有各自结对的高龄老人。她们表示,不管是环保还是助老,都很有意义,所以愿意一直坚持做下去。“哪一天我们也到了需要照顾的年纪,下一批低龄老人也会为我们提供帮助。”胡萍儿说,这样一想,帮助老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骆荷英说起楼上的丽娟阿姨,心里是敬佩的,丽娟阿姨会弹钢琴,有时候她就静静听着钢琴曲,有人捧场,丽娟阿姨也很高兴。“丽娟阿姨家里电视机坏了,或者手机上有什么操作不好了,会找我帮忙。”骆荷英笑着说,一般她也弄不明白,这时就会求助女儿。“我女儿也很愿意帮助老人。”她说,现在几乎是全家总动员了,她的丈夫、女儿都会搭把手。
这支“公益女团”还在发展,一些临近退休的女性逐渐加入进来,让女团更有活力了。“社区助老的项目,我们今年计划再发展一些低龄老人。”宋群英说,低龄老人也需要集体活动,在不断接触公益中,让他们能成为新的志愿者。傅蓉蓉也表示,在现代文苑小区的社区助老模式逐渐成熟后,也会向其他小区延伸推广,让这种新型养老模式惠及更多人。
(“公益女团”名单:王红英、汪晓燕、胡萍儿、宋群英、骆荷英、张爱英、易永英、杨新娟、喻雪枚、吴芬美、董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