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璇 通讯员 孙丽红 葛明敏)近日,“城乡融合看杭州”典型案例和经典线路(区块)名单正式公布。经推荐评审,全市共评选出10个典型案例和12条经典线路(区块),集中展现杭州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创新实践。富阳区“构建‘一池、一库、一链、一榜’新机制牵引打造共富联合体”入选“城乡融合看杭州”典型案例,“葛溪流域·味道山乡”经典线路入选“城乡融合看杭州”经典线路。
构建“四个一”
探索先富带后富联合体
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一栋栋精致的民宿掩映在绿树青山间,朱美娟的民宿便在其中。自2012年开起村里头一家民宿掘到金后,她带领村里姐妹一起发展民宿并成立了“公望女管家”。“我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是梅娟阿姨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富阳,像梅娟阿姨这样“先富带后富”的故事有很多。为有效破解困难群众主动致富的积极性不强、造血能力弱等痛点难点问题,缩小“三大差距”,我区聚焦精准帮带,创新构建“四个一”机制(放大先富池、归集后富库、畅通带富链、竖起共富榜),探索打造双向互利、运行长效、人人奋斗的“先富带共富”联合体。截至目前,全区8800人参与联合体建设,实现供需匹配4271组,在册救助对象同比减少1868人。该做法还在国家发改委《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简报刊登。
3195个先富主体、共富帮带资源2000余项、设立基金200余个、募集资金9500万元,组成了先富池,为后续带动共富蓄起源头活水;筛选需帮带的救助对象1.4万人、重点监测群体2.3万人、重点扩中群体近2000人,就业帮扶需求3062人、闲置资产待盘活508人、农产待销435人,这些群体成为后富库,让帮带更加精准。先富池与后富库,让“先富带共富”从一句口号变成有的放矢。
接下来,便是如何让“先富”群体与需帮带群体精准匹配。富阳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对供需分配和链接的引导作用,搭建起“山货联盟”“山房联盟”等五大协作联盟;同时,集成不同群体、部门、行业及各类帮带通道、匹配渠道,把闲人、闲货、闲地、闲钱、闲房与先富群体提供的岗位、市场、资本、技术相匹配。如由国企投资建立的“山货联盟”已上架农产品600余种,帮助低收入农户销售农产品超8000万元。
同时,我区还开展先富群体“带富”成效评价工作,发布“带富标兵”和“奔富典型”榜单,强化正向激励,并出台针对后富群体的定制化创业政策,鼓励人人勤劳、户户自强、家家致富,让带富奔富在乡村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共富联合体吸纳就业44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540余人;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至95.4%。
葛溪流域 味道山乡
上山看荷花、小六石玩乐、岩岭湖游洞、新登古城觅古韵、杨家村看银杏渐黄……葛溪流域的众多景点、村落,总有一款适合你。这条核心地段总长40余公里的线路,涉及5个乡镇(街道),包含核心村28个、辐射村42个,其中,就有省市未来乡村4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19个。沿葛溪上行,田园如画,花果飘香。依托流域唐代名人历史和山水特色资源,流域大力发展并壮大生态康养、亲子休闲、乡村寻味等特色乡村产业,实现产业共兴、乡村共美、文化共融。
为实现葛溪流域更好发展,富阳科学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设置,编制《葛溪山乡 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总体规划》,实现片区范围内的产业升级、文化铸魂、风貌提升、城乡融合、数智赋能。依托千年古城、葛洪丹谷、营地之乡、杏福小镇四大主题,打造运动康养、休闲旅游型的城乡融合发展共富引领带。
建立葛溪流域联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规划统筹、资源整合、项目协调,构建联动招商机制与资源要素协同开发模式,优化产业布局,补齐短板不足。落实各项人才扶持政策,吸引“出乡人”“新乡人”返乡入乡创业,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业培训及现场指导,提升“原乡人”技能水平,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形成乡村振兴“大合唱”。
此外,发挥以文促旅作用,依托新登千年古城复兴省级试点和古东安县域风貌样板区创建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不断擦亮流域品牌。推出消费券、云赏花、旅游套票等活动,有机串联葛溪流域景观景点;举办古城创意街区开街、“东安市集·国潮夜市”、荷塘音乐节等活动,激活夜经济、后备厢集市、营地经济等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推动流域群众增收、城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