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领导和推动了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金融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长远谋划和有益探索,形成了大量原创性理念,开创了多项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源头活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血脉将持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全局谋划金融发展
闽江蜿蜒,鼓山巍巍。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一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接会日前在这里举行。这是三年一次的世界闽商大会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福建自去年提出金融强省战略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以长远的眼光,深刻把握金融的本质、定位、规律、功能等重大问题,着眼大局,系统擘画福建金融发展蓝图。
福州江滨中大道,兴业银行行史展览馆里,两张“宁德地区财政局”的股票认购凭证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1988年8月,兴业银行顺应金融改革大势而生,成为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创业之初募资困难,参与筹建的员工一度上街摆摊吆喝售卖股份。
彼时,习近平同志刚刚来到宁德任地委书记。面对省政府鼓励各地市积极入股兴业银行的号召,属于“老、少、边、岛、穷”地区的宁德积极响应,从紧张的财政中拿出300万元认购兴业银行股份。
“这比当时的发达地市还多,让我印象深刻。”兴业银行首任行长陈芸说。
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讲大局、谋全局,成为指导福建乃至全国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则。
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行实践之典范。
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立一个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地方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种金融成分并存、分工协作的特区金融体系,并在全国首次提出了“离岸金融”;
系统谋划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等,在“3820”战略工程中,专章制定了福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金融实践着眼长远谋篇布局,为构建福建省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谋划,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这条道路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这条道路的价值旨归。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强调“八个坚持”,并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
“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习近平同志对金融工作的深邃思考与实践探索,始终贯穿着“金融为民”的价值主线。
在福建,提出“建立起适应贫困地区妇女互帮、互学、互保、互督的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银行贷款,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新时代以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有力支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
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这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法宝。
立足实践要求:用好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层林叠翠,碧水蜿蜒。
去年5月份,宁德市周宁县黄振芳家庭林场获颁编号为“ND00001号”的林业产业经营票证,并获得当地金融机构“林e贷”综合授信300万元。
林票变“钞票”,这一创新融资模式,秉承了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提出的活立木贷款构想,是宁德探索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的新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宁德囿于林业生产特性和金融服务创新滞后,老百姓只能守着青山过穷日子。
如何把青山变“金山”?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一个思路:“我们能不能用活立木贷款?”以生长中的林木资源作为贷款抵押物,习近平同志这一设想为福建探索释放林权融资功能提供了新路径。
此后,在福建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抓住“钱从哪里来”等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
盘活林业资源、破解融资难题的实践探索是以金融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性作用,善于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高效盘活各类资源,推动金融支持了一批重大工程。
福州地处东海之滨、闽江之畔,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但上世纪90年代初,福州交通闭塞,无高速公路、无大型港口、无大型机场。
在金融助力下,闽江三桥、长乐国际机场、福厦高速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蓄积了强大势能。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
在福耀集团的汽车玻璃绿色智慧工厂中,由大数据赋能的生产线上,人工智能机械手组群正灵动准确地互相配合,高效生产着时尚智能化的汽车玻璃产品。
这家从福建走向全球的代表性民营企业,曾在1994年因同时投资汽车玻璃与厂房等项目,导致资金链紧张,面临生存难题。
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指示下,当地政府协调福耀玻璃公司重组,四家股东实施了股权置换,完善公司治理,为公司引进外资创造了条件,成功化解了企业的资金危机。由此,福耀玻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之一。
“如果不是习近平同志在福耀创业初期为企业排忧解难,让企业迈过生死关,就没有今天的福耀。现在看来,更加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善用金融的战略远见,以及对民营企业的一贯支持。”这是今天福耀集团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习近平同志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思考一脉相承,不断深化。
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4000多家,广义货币M2余额超3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420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当前,金融部门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坚守底线思维: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守住风险底线,是一切金融工作的前提。
福建是全国第一批实现高风险金融机构“清零”的省份之一。目前,这一“零”记录已连续保持五年。
回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的金融实践,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贯穿其中。
福建民间资金充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标会”在宁德地区一度风靡。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利用民间“标会”非法集资,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危害群众财产安全。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