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炜 通讯员 陈欢 程江 刘高锋 邵晓宇
建设“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乡村现代化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还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区交通运输局围绕“构筑畅安智享·共富之路”这一目标体系,守正创新、笃行实干,“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丰硕,为进一步实现城乡共富、缩小三大差距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去年10月,本报与区交通运输局联手推出“富阳最美秋路”系列报道,展示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推介乡村文旅资源,获得了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好评。不少网友通过富阳日报微信公众号,分享美丽公路、畅想发展愿景。眼下,富阳逐渐进入春日赏花赏景最佳时节,本报与区交通运输局再次联合推出“沿着四好农村路去赏花”系列,与你分享富阳乡村公路的别样风情故事。
万牧线:春暖花开赏樱季,游客络绎不绝
2月中下旬,一阵高温天气忽然而至,未等人们从措手不及中反应过来,山中的野樱花却已闻到了春日的味道,迫不及待地陆续开放。多年来,在各相关部门、属地乡镇地不断挖掘、经营下,春季赏樱逐渐成为我区热门的春日文旅项目之一,万市镇浮云岭、湖源乡石龙村等地的野樱花景致广为人知,慕名而来的游客对扩大地方知名度、增加村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致富先看路,近日,记者分别前往万牧线、百石线、小上线等三条乡村公路,实地体验。
万牧线,全线从东侧的胥高线万市镇万市车站起,直至临安区七地线,是前往浮云岭赏樱的必经之地。为一举提升万牧线公路的通行条件,2023年2月,公路改建工程动工,2024年1月31日,相关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通车。在随后的赏樱季、夏季漂流、“银杏之秋”等系列活动中,崭新、安畅、舒适的公路得到了各方游客的好评,该路也于去年下半年上榜2024年全省“四好农村路”交旅融合优秀案例名单(本报曾于2023年、2024年多次详细报道)。
如今,又逢浮云岭野樱花盛开季,早有许多游客按捺不住,闻讯而来,登山赏景。山脚随公路一同增设的路边停车场、山腰上樱花丛中干净整洁的旅游公厕,完备的配套设施和美丽的风景让不少从杭州市区赶来的游客纷纷点赞。
百石线:美丽乡村路带你春赏樱、夏嬉水
在湖源乡西南侧山坳里,有一座叫石龙的村落,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溪,穿山而行的乡道百石线(Y669)是人们出入外界的主要道路。石龙村原本默默无闻,村民们在这片恬静的世外桃源里耕种生产、自给自足,有时趁着时节,向外出售一些春笋、菜蔬、西瓜等作物,便是村民们有限的增收项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龙村并没有通公路,村民们外出只能靠一条狭窄且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九十年代,虽说建成了混凝土路面的百石线,但道路均宽只有5米,特别是穿山路段,两侧各有一段长长的上下坡路段,每当有大型车辆驶过,就会造成会车困难,车辆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公路已无法满足村民、游客自驾出入及公交车进村的要求。
为改善石龙村群众的出行条件,区交通运输局于2019年启动了百石线的改扩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窈口村村委西侧,跨壶源溪后,利用老路向西南展线,穿过两山之间的山坳,至村口与村道C010(南坑至石龙)相交,终点桩号K1+525,线路全长1.52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在满足三级公路线形的要求下,最大化地利用老路,道路宽度7.5米,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双向两车道。
石龙村村委会副主任吴石苗介绍:“2017年前后,一些摄影爱好者、游客发现了我们村南坑坞山坳里有不少野樱花后,乡里和有关部门敏锐觉察到,可利用野樱花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经济,于是很快着手建立游步道、景观亭、提升村容村貌等工作。2019年,经过媒体宣传和各方大力推广,石龙村野樱花开始有了名气,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们不断听取游客建议,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建停车场、建旅游公厕。2022年左右,交通部门又推进了百石线至赏樱终点段联网公路的建设。”
该段联网公路以石龙村北坑坞为起点,终点位于景点停车场,线路长0.6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项目于2023年完工。驾车沿着公路一路前行,两侧山林竹影摇曳,溪流蜿蜒、水声清澈,到达停车场后仅需步行不到百米,即可看到散布在左侧山腰上的野樱花,进而向内,一路樱花星星点点,别是一番景致。
吴石苗说,借着野樱景点和平坦宽畅的乡村公路,近年来入村赏花的游客逐年增加,加上村里还在流经村庄的壶源溪流域建立了同心坝景点,形成“春赏樱、夏嬉水、冬品农家菜”的旅游模式吸引游客,旺季时,村里一天就有五六百辆车的自驾游客。目前,村里已有三家民宿在运营,另有三家进入了申报流程,乡村公路建设为村民增收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小上线:赏樱品茶登山避暑好去处
在湖源乡西南侧,有一条名为小上线的狭长公路,公路自湖源龙鳞坝附近起,一路蜿蜒,穿山而行,经数个村庄后在上南坞村的山坳前止,全长近9公里。公路原本为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仅有4.5米—5米。
2019年9月,为提升沿线村民出行条件,助力乡村发展,小上线开启改建工程。项目起点位于环金线湖源大桥6号台南侧,沿小上线原有老路路线布设,经下干村、花园塘村、大角村、新绿村、双江口后,于常绿自然村东侧村口左偏开辟新线,利用现村南侧溪堤展线,在常绿村西侧村口再次接入老路,而后经洪家(南)后沿老路向西,于K6+200处改线,顺溪堤向西,于K5+520 再次接入老路,随后沿老路布线,横穿上南坞村,终点至上南坞村村西(K8+859),路线全长8804米。改建后的小上线升级为三级公路,路面结构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加沥青混凝土面层,于2020年9月30日完工,曾是我区乡村公路建设样板之一。
常南村支部委员汪立三介绍,在未通公路前,沿线村民只能靠一条凹凸不平的碎石路外出,一路十分艰难。即便后来修了水泥路,通行条件依然有限,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带着孩子们外出务工讨生活了,只剩下行动不便的老人,村里常住人口最少时只有不到200人。小上线公路完成改建后,大家的出行环境与以往有了天地之别,加上近年来龙鳞坝的旅游名气在外,以及一旁新绿村的“石头村”风貌,不断有游客到访,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这里的风景同样独具特色。
汪立三说,在常南村大雁坞附近的几处山坳,也长有不少野樱花,同时,村里还有非常好的野山茶资源,公路提升后,乡里的企业家还来村里投资建起了红茶厂,生产加工“剩山红”品牌的红茶,品质口感都是上佳,村民们再也不用前往外地加工,直接增加了收入。同时,由于村庄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的提升,许多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也开始陆续返乡,盖新房,享受品质生活,目前村里的常住人口已增加到500多人。
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区持续完善“通城达乡”农村路网体系。去年,全区新改建农村公路31.3公里、大中修96.9公里,养护巡查1.2万公里。富阳交通荣获全市打通“断头路”考核第一名,交通共富指数达95.1分,跻身全省第三名。接下来,区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乡村振兴、城乡共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