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新闻网首页| 旧刊浏览| 返回数字报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头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深化“两新”融合壮大杭州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姚高员主持 暨军民马卫光出席
近年来国内水稻科研界层级最高、学科最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
~~~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富阳分局作交流分享
家国同庆 幸福同行~~~
~~~请积极配合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年来国内水稻科研界层级最高、学科最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
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富阳召开

  本报讯(记者 朱啸尘)10月19—20日,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富阳召开,大会主题为“水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此次大会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举办,旨在聚焦水稻科技前沿问题,着眼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打造一流水稻科研交流平台,推动水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浙江省政协党组成员王双全,区领导谢渐升、俞小康出席开幕式。

  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水稻行业及相关领域的15名院士,120余所涉农院校、科研单位的450余名知名专家,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3家农业科技期刊、31家涉农企业派出代表参会,参会人员近700人,是近年来国内水稻科研界层级最高、学科最全、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担任主席,设1个主会场和6个分论坛。10名院士作主旨报告和分论坛报告,65名专家围绕水稻遗传育种、基因编辑技术、优异性状形成、逆境生理、病虫害抗性与现代稻作等前沿领域,重大突破性品种培育、生物育种技术、高效智能稻作技术、稻米精深加工、稻米质量安全与绿色发展等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及如何打造一流科技学术期刊等问题进行报告交流,为水稻科技发展进一步明晰了方向,探索了路径,创新了机制,激发了活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在开幕式上说:“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本次大会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恰逢其时、适逢其地、意义重大。”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水稻科技原始创新,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要进一步加强央地协同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要进一步加强科企融合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在致辞中称,本次大会聚集了全国农业科技顶尖的院士和专家,为行业提供了难得的高端交流和深度合作的平台。他希望与会者在会议期间能充分碰撞学术思想,分享前沿科研经验,共享发展良策,共同推进水稻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我国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智慧、贡献力量。

  浙江省政协党组成员王双全表示,浙江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继续加大水稻科技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水稻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让更多水稻科技成果在之江大地生根结果,为引领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和消费国,水稻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水稻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水稻研究所作为国家队,把推进水稻科技创新作为历史使命,在重要功能基因挖掘、基因编辑技术、重大突破性品种培育和智能高效稻作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姜仁华说:“我们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责主业,着力造就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着力攻克农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着力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截至2025年10月,全所取得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15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获奖成果25项,育成品种在浙江省早稻种植面积的覆盖率超75%,‘中组100’在2025年刷新全国早稻百亩方单产纪录。希望通过本次大会,能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的‘友谊之桥’,促成多方共赢的‘合作之路’,为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凝聚人心,共绘蓝图,贡献合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城事
   第04版:综合
刘非在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
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富阳召开
富阳举行第十一期“一把手”双周大讲堂
新登镇南津村举办百家宴暨百对伉俪集体婚礼
入户登记即将启动
富阳日报头版01第一届水稻科技大会在富阳召开 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