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媛娇 摄影 骆晓飞
“书页会翻到结尾,但与开开的故事,永远没有终点。”8月28日的富阳,暑气未消,开开书店30周年书友交流会在清宸四序好好生活社区开启。书友们从各地赶来,只为与开开的阅读之约,一起为陪伴富阳人走过三十载的开开书店庆生,也为这座城市的阅读记忆写下新的注脚。
开开书店并非“孤岛”
活动前一周,《富阳日报》刊发开开书店店主赵彩霞的长文,这篇文章她写给书店、写给读者,也写给自己。经过微信推文传播后,引发众多富阳读者关注,阅读量超2万。在这篇文章中,赵彩霞提到2017年世界读书日《富阳日报》曾对开开书店做过专题报道,主题为“开开书店:孤岛坚守”,同样关注度很高,书友看到后都表示支持开开,并且献计献策,而这也让她迈出了书店转型的步子。从1995年至2025年,时间证明,开开书店拥有大量粉丝,它并非“孤岛”。
这场书友会的由来也充满情怀,活动由区融媒体中心(富阳文化传媒集团)与开开书店主办,杭州清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媒体很少为一家民营书店做公益活动,为何执意要做一场书友会呢?”区融媒体中心人文和深度部主任何芳芳坦言,自己也是开开的书友,她说独立书店生存不易,作为文化线上的一员,媒体应该履行一份社会责任。“或许独立书店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卖出了多少本书,而在于它们固执地存在着,提醒着这个越来越快的世界: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细细品味。”她说,书店的灯光依然亮着,尽管明灭不定,无论如何,大家都想守护这盏灯光,希望它重新闪亮,也祝愿开开书店“长命百岁”,成为富阳这座文化之城的“莎士比亚书店”。
清宸文化负责人徐玲芳说,开开书店是她学生时代放学后都会去转转的“秘密基地”,也是她独处时的“心灵避难所”。“在我心里,开开书店早就不是一家书店,它承载着我成长中的情感记忆,是我的青春回忆。”作为活动承办方,能为开开的30岁生日服务,徐玲芳感觉很幸运,她说要谢谢开开的坚持,也希望每一位书友都能继续做书店的“同行者”,让它可以越长越茂盛,能为更多人遮风挡雨,富阳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也就扎得越深。
赵彩霞的开场发言坦率、真诚,她对书友们表达感谢,因为有每一位书友的支持,开开才能走到今天。“我知道,因为性格的原因,没有把开开做得多大。但这些年来,它慢慢走进了一些人的生活中,甚至住进了一些朋友的心里——这尤其让我觉得特别珍贵。”她说,未来还是会尽最大努力,让它继续成为大家身边的一个小站。她一直认为,开开能留在大家的记忆里,不是因为它有多特别,而是书友们愿意给它一个位置。这份情意,她一直铭记在心。
嘉宾交流,道出开开书店的魅力
在书友交流会现场,开开专门邀约嘉宾分享与开开的故事,区社科联主席黄玉林因工作冲突未能到场,特地写来“贺信”,他说,在一定程度上,开开书店是富阳对外的文化窗口,也是充盈百姓精神的大大世界,为城市无偿提供了特别而珍贵的文化气息。“我所认识的老板娘,已经不是一个卖书人,而是文化的传播者、城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她在朋友圈分享的文字,不逊色于书架上任何一本书里的文字。”他说,期待今后,开开书店为富阳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时的精神食粮,继续为外地游客讲述精彩的富阳故事。
在嘉宾中,黄玉林与富阳籍著名平面设计师何见平都曾为开开书店写过文章。现场,他们的文章成为开开书店的礼物,在富阳中学教师何蔼优美的朗诵中,让书友重新认识了开开书店。“我感谢那些城市里的小书店,它们照亮了一条条并不美丽的街,它们为不美丽的城市增添着灵气。”何见平笔下的开开书店是有灵气的,这篇文章还收录在他所著的《设计之外》一书中。他说青年时期,新华书店一度成为他的“精神庇护所”,会因为找到喜爱的作者的书籍而脸红,但新华书店虽大,但未必能找到喜欢的书。直到2000年后接触了开开书店,他发现书店不大,但两侧的书架上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书。“开开书店的存在是故乡的惊喜,书店记忆也构成了我的城市记忆。”何见平专门从合肥赶回富阳,他认为,开开书店坚持30年经营,并非是“苦涩的坚持”,或许也是一种享受。
1997年就与开开书店结缘的富阳中学教师葛岭早已成为赵彩霞的好友。“因为彩霞甄选书籍能力强,书的品相好,符合我的喜好,所以经常光顾。”葛岭说,时间久了,和老板娘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她们常常能从书籍拓展到作家、富阳爱书人,以及工作生活、文坛八卦等。葛岭的每一届学生都会受她影响前往开开书店“淘金”,书店也成为他们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
“剃头爸爸”创始人章启炎年轻时就是文艺青年,他喜欢看富阳本土家谱,也非常支持富阳本土作家,只要富阳作家出新书,他肯定第一时间到书店购买。因为开开书店,章启炎与“失散”多年的同学——国际平面设计师何见平重新建立了联系,他还曾跟着开开一起,在麦家理想谷见到了作家麦家。
贾剑平是赵彩霞曾经的同行,曾在转塘经营阳光书店,他们相识于1998年,常在杭州图书批发市场碰面,他叫赵彩霞“开开”,赵彩霞喊他“阳光”。可惜,十年前,贾剑平因不看好书店的前景,关了店、转了行。“我很佩服开开能坚持经营书店,她的经营能力是值得我学习的。”他说,开开身上有一种气势,擅长与批发商打交道,总能拿到折扣更低的图书,争取到时间更长的账期。贾剑平记得开开当年搬运书籍用的是飞度车,每次进的书都会把车子塞满,连副驾驶都不放过,进书、搬书、整理,都是体力活,他说作为女性经营者更为不易。
书友带来特别的礼物,让开开被爱包围
“我这辈子没有收过花,今天收到的花可以开花店了。”赵彩霞脸上难掩笑意,书友交流会上,她收到了一份份来自书友的特别的礼物,也收获了这座城市对开开书店的爱。赵彩霞特别定制“开开书店30周年”徽章,回赠给参加活动的每一位书友。
趁着午休时间赶来祝贺的书友李燕,她送上的礼物让赵彩霞感动到几乎落泪。这是一本相册,里面收录着《富阳日报》关于开开书店的报道、书友写开开书店的文章、公众号文章、老板娘朋友圈内容……“这些都是开开一路走来的足迹,看到这些曾经,我被深深触动了。”赵彩霞说。
书友们用不同形式表达着对开开书店的情感。富阳书画家蔡乐群带来了几本从开开书店购买的书籍,有趣的是,他会在每本书的扉页后末页写上当时买书的心境,留作纪念,如今翻读意味深长。最近,蔡乐群特地到开开书店买了一本汪曾祺的散文集《草木人间》,扉页写着在《富阳日报》上看到开开书店30周年的信息,愿开开书店“草木华滋、彩霞满天”。他还特意让老板娘写一句话、签上名字。“阅读有情,时光温润”,赵彩霞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被要签名。本土“笑星”江幽松则代朋友拿来了1995年出版的《读者》杂志合集,对应开开书店开业那年。也有本土书画爱好者为开开书店送上书画作品。
以亲子组合来到现场的有不少。媒体人徐丽亚与儿子一同参加活动。她分享说因单位与开开相邻,20多年前,她就常带儿子到开开转转,去寻找儿子需要的读物,如今儿子已经工作,她希望接下来的岁月,开开这盏灯能继续照亮小城里每一双渴望的眼睛,也希望儿子有一天能牵着他的孩子走进开开书店。书友“海米”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参加,她说很有缘分的是儿子的小名也叫开开,每次路过开开书店,她都会觉得亲切,会跟儿子开玩笑说:“诺,你开的书店。”她的儿子是个小书虫,走到哪里都爱看书,她希望开开书店可以常常举办阅读会,陪伴更多爱看书的孩子一起成长。
过生日当然要有蛋糕。未能到场的忠实书友特地定制蛋糕,送到活动现场。蛋糕的形状是一本展开的书,嘉宾与书友一同分享这份幸福。1995年至2025年,三十而立的年纪,开开书店的下一个30年,由大家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