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晓飞)科研人员执笔绘彩云,紫砂匠人刻写山水魂。近日,王少求美术馆新春首展——“繁花”紫砂绘画展开启,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的目光。此次展览聚焦跨界融合,打破了不同界别与不同元素的壁垒,将化学与艺术、紫砂艺术与书画创作巧妙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展览汇聚了王少求、王如伟、周海英等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结晶。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艺术理念相互碰撞、交融,打造出了一个多元且丰富的艺术交流空间。观众在此能沉浸式体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感受跨界艺术之美。
实验室里孕育的色彩绮梦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是王少求与王如伟合作的画作。王如伟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兼任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身为科研人员,他常与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打交道。面对繁重的科研压力,他找到了一种独特的解压方式——用化学试剂和彩纸创作“非画之画”。
“每一张都是孤品,不可重复。”王少求介绍,在这些画作中,王如伟尝试了各种颜料,可能是油画、水彩,也可能是从水果和植物中提取的颜色。各种颜色交融晕染,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肌理。创作自然不能一蹴而就,通过不断地实践,王如伟才撷取了这些美丽的色彩。“看似随意涂鸦的作品,实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奇妙映射,就像显微镜下的细胞图谱,有着生命最本真的韵律。”
王少求说,此前曾见到吴山明先生与王如伟合作的一幅《美人秋水》,激发了他在王如伟画作上“二次创作”的灵感。如这次展出的作品《平安箴言》,以灵动的色彩晕染出青海湖的高阔与宁静,传递着对平安生活的美好期许;《生命之光》里,灯塔穿透重重迷雾,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为迷茫的心灵指引方向。王少求通过寥寥数笔画龙点睛,让画面瞬间升华,韵味无穷。
紫砂壶中蕴藏的岁月雅韵
当宜兴的紫玉金砂遇见西子湖的烟雨,于是每把壶都成了立体的山水手卷——周海英与众多大师合作的紫砂艺术作品,同样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此次展出的紫砂壶,也是周海英与王少求续写的“盟约”。
二十年前,怀揣着对紫砂艺术无限憧憬的周海英,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结识了王少求。多年的交流合作中,周海英不断汲取紫砂、绘画、书法等多方面的艺术养分,作品日渐成熟。此次展览,她与王少求合作的“西湖十景”紫砂壶匠心独运。壶盖上,苏堤春晓的美景栩栩如生;壶底,雷峰夕照的余晖若隐若现。每一把壶都将西湖美景巧妙地融入紫砂艺术,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她与孔仲起、王德惠等老一辈画家合作的作品,更是将紫砂与书画的融合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孔仲起的山水在壶身上肆意流淌;王德惠的花鸟在壶嘴处灵动啁啾,古老的紫砂艺术在艺术的融合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繁花”紫砂绘画展以独特的艺术理念和多元的艺术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地址位于黄公望村的王少求美术馆。感兴趣的市民可通过电话预约参观(预约电话:15906699192)。

